从山脚下的南大门进入,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经过四百多个急转弯,历时近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山顶的牯岭镇。
一下车明显感觉与大火炉武汉完全不一样,空气凉爽又清新,太阳很大也并不燥热,有树荫的地方,凉风习习,这风像是空调里吹出来的,很是舒坦。
牯岭镇其实是个微缩版的城市,名副其实的天街。酒店、餐厅、超市、电影院、图书馆还有医院和学校,一应俱全。马路弯道多,坡度陡,两边是依山势而建的各种漂亮的别墅,有些是年代久远的异国建筑。建筑物集中的地方,还有很深的巷子,你需要穿过马路爬上或者爬下好多层台阶才能到达。
有纵横交错的沟溪沿着马路穿过城镇,溪水又清又浅,翠绿的水草,黑色的岩石,可惜不见鱼虾。落差大的地方,自然形成了一处一处的小瀑布。马路与房子之间的空地上布满了小树、花草和石桌石椅,还有一些很有纪念意义的雕像,每一处都是小型的公园。山上还有芦林湖和如琴湖,这就很难得了,有山有水是最完美的。
牯岭其实是英文cooling的音译,这个镇子是清末民初的一个英国人初建的。九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七个英租界之一,有领事馆,教堂和医院,当时肯定来了不少外国人。我猜想:欧洲人怕热啊,九江城的夏天比武汉凉快不到哪儿去,他们就要想办法避暑。庐山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纷纷上山盖别墅还要修路,通水通电,一段时间下来,山顶硬是给他们削平一大块,造出了个镇子。
据说宋美龄住过的美庐就是她的一个英国朋友送给她的。我去参观过,内部是很简约的风格,家具很少,一架钢琴提升了主人的格调和品味。有点惊讶的是,原来那时候就已经有抽水马桶和冰箱了。
三叠泉,含鄱口,五老峰,仙人洞等景点就分布在牯岭镇四周。好几公里的山路,步行还是很费体力的,一般游客都是坐光观车穿梭于各个景点。
这些景点我都走马观花的去了,由于是夏天,景色并不算好,跟龟峰山、薄刀峰之类的其实并无大的区别,寻常的树木,长的太过高大茂密,毫无新意的深绿,让人乏味,好渴忘万绿丛中一点红,可惜没有。而且因为旺季,人太多,停下来照相都是一种奢侈。人多,心就不静,心不静,景就不美。
如果再来的话,我宁愿选择万物萌发的三四月份,穿着羽绒服看那鹅黄色的新绿和一丛丛粉红的杜鹃;或者在万物萧瑟的寒冬腊月,顶着咧咧寒风,看那皑皑白雪和冰瀑,然后想着某个温暖的人。
牯岭镇其实是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交融的地方,是寂静的山林和喧闹的城市的有机结合点,对我们这些向往宁静却又不甘寂寞的人是有很些吸引力的。
夏日来游,我觉得不用去别的景点了,就舒服的住上几日,不用开空调,慵懒的睡到自然醒,然后坐在溪边的长椅上神游世界,去图书馆看半天好书,电影院看场电影,陪喜欢的人逛超市、喝咖啡,在芦林湖畔、花径下你侬我侬……呵呵,这些都是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