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原 句 译 文
6.24 孔子说:“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6.25 孔子说:“这还是用来祭礼的觚吗?简直是四不像,怎么能算觚呢?”
6.26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随便陷入其中;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6.27 孔子说:“广泛学习且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6.28 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就让老天处置我吧!让老天处置我吧!”
6.29 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可算至高无上了!人们缺少它很久了。”
6.30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了!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我的感悟:
以上七则我感悟颇深的有下面几则
6.26这一则让我对“仁”的践行有了具体的认识。践行“仁”的时候不是不顾自身安危,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如果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自不量力,非要显示自己的仁心而让自己陷入困境,也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
践行“仁”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轻易上当。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6.27 这句话讲君子既要广泛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但不会叛经离道。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种观念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了阻碍,这是我没有料到的。这警醒我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想法,不断突破自我,而不能被这样的观念所束缚。
6.30 这则让我对推己及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帮助别人过上好日子,不仅仅是给别人粮食,让他吃饱饭,其实还有“立”和“达”。如果你觉得自己还追求“仁”,你也要让别人能够有能力追求“仁”。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才是超凡入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