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听到身边的一些人在感慨,同时听到的还有一句话——看人脸色行事。

不知道是自己还没有变强,还是别人变得更强。

如同在前文《子游问孝》中提到的“犬马之劳”。说的好听了,就是像犬马一样忠诚、尽职尽责、能做事、有自己的原则;说的不好听了,就叫谄媚、奉承、狗腿子。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姓卜(bǔ),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四十四岁。

服,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

劳,劇(jù)也。从力,熒(yíng)省。熒,火燒(shāo)冂(jiōng),用力者勞(láo)。

馔,具也。本义:陈设或准备食物。

曾,词之舒也。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在侍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这是很难的。如果仅仅是有事情的时候,子女替父母去做,有酒饭了,让父母长辈先吃,难道这样做就算是孝了吗?”

相对于“内心的敬”,“脸色”这个问题或许有不少人经历过,不管是别人给自己脸色,还是自己给别人脸色,各种滋味不必多说。

子夏在《学而篇》有一段话:“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如果以“色难”来表示“贤贤易色”,那么就为前文中的“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给做了一个补充。

为什么子夏说的这句话被放在了《为政篇》?说实在的,就三个字——不知道。

搜了搜,看了一下子夏的简介,其中的一些话,或可作为借鉴:“曾子聘用,写了半部论语”、“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和《大学》、《中庸》等光辉篇章的重要一环”、“《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自子夏”、“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子游问孝,孔子回答的是“内心要敬”;子夏问孝,孔子回答的是“外在的脸色”。

我们经常说爱对方,比如说父母与孩子、长辈与晚辈、领导与属下等等,却时常沉着脸,或不耐烦,或冷言冷语,或张口就骂。

人与人之间,不仅仅要“敬”,且要“脸色”。我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共事者不要看面子》,放在如今的团队经营上,是比较适合的。

人与人之间既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人在世上走一遭,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活着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放下自我,回归本我,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3,361评论 0 1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副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原名卜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与子...
    浅浅君子阅读 337评论 0 0
  • 夜已深 城市褪去了喧嚣 关上灯 结束一天的生活 只有风儿轻轻吹 哄着人们入梦乡
    清茶煮酒minha阅读 245评论 5 18
  • 人生在世,与人合作是免不了的,有的人合作起来很舒服自在,有的人合作起来差强人意,有的合作别扭的很! 无...
    黄健歌阅读 691评论 0 2
  • 自从和舌尖上的铁岭发生了关系,就有了一种收不住的感觉。美食实在太多,关键是还可以借机会满足一下味蕾,所以也就乐此不...
    元初阅读 25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