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茶吗?喜欢喝茶吗?
对于喜欢甚至酷爱喝茶的人来说,这句话纯粹废话,他们会不屑地说:“废话,谁不喜欢喝茶呀!不喝茶,那有什么滋味。”
对于不喜欢喝茶的,只会摇头,“什么?喝茶,喝不来,谁喜欢喝苦汤子呢?”
不过,再不喜欢喝茶的,不会喝茶的,要说不知道茶,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举目望去,城镇乡村都市,处处茶楼茶馆,尤其是我们大四川,无论公园也好,路边也好,江边,湖边河边也好,只要有一块空地,就有露天茶馆,茶铺。
一张张小方桌,几把竹椅子,几副茶具,一个茶壶,就可以摆开茶桌。
周末或者假日,三朋四友邀约在一起,随便找一个茶楼或者茶馆,甚至茶铺,一杯茶,一盘瓜子,就可以坐一天。甚至只要一副麻将,一副扑克牌,连瓜子花生都不要,连茶水都是摆设。
茶叶有高有低,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享用。有的人非高档茶不喝。而农村老人粗茶淡饭也有乐趣。
在田里干活,在工地上搬砖,保温杯里泡上几十块钱一斤的茶,累了,咕嘟咕嘟喝一肚子,爽。
至于在办公室设计方案或者做程序或者码农们,直接拿出一瓶超市买的冰红茶,冰绿茶对着瓶子喝,舒服。
而有钱有闲的人,则摆出整套茶具品功夫茶,这些茶叶往往都是炒到成千上万。
他们不是喝茶,而是喝银子。
于是,喝茶也有了鄙视链,喝花茶的鄙视喝果茶的,喝绿茶的鄙视喝花茶的。喝红茶鄙视喝绿茶,喝普洱茶的鄙视喝铁观音的,喝白茶鄙视喝普洱的,喝生普洱的鄙视喝熟普洱茶的。
而且,你在哪里买茶,网上,超市,专卖店,旗舰店,或者朋友送的,或者出产地买的。
你用什么喝茶,大玻璃杯、搪瓷杯、青花盖碗、旅行茶具、整套紫砂茶具。甚至你的紫砂茶具是手工的还是机械生产的批量的复制品。
当然,还有喝茶的感觉,能够用茶道术语说出一大通云山雾海的大道理,或者是基本上能够分辨一些,懂一些茶道,或者没有感觉,只会牛饮。只知道一个标准,好喝,不好喝。
于是,喝茶成为显摆,成为秀优越感的场所。
还好,如果在《红楼梦》中,那里边喝茶的鄙视链更厉害,处于鄙视链顶端的妙玉,连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可以怼。你林黛玉可堪咏絮才又如何,连埋在地下五年的雪水都喝不出,你有什么资格号称风雅,至于富贵风流的宝哥哥,那就更不用提了。
其实,对于我们六零后来说,对于茶的了解,最初还是从家里那个白色印花大号搪瓷缸开始,那个搪瓷缸上面还印有红色的字。
家里的大搪瓷缸里总是装着黑乎乎的水,缸的边沿还有棕黄色或者偏黑色的痕迹,偷偷喝一口,马上让你吐出来。
不知道自己家里的爸爸或者爷爷们天天捧着当宝贝似的药水有什么意思。
还有,每当家里来客人,妈妈总会拿出几个搪瓷杯,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招待客人。等我们长大后,家里来客,泡茶的任务就给了我们。
他们会这样说:“客人来了,快点泡水呀,别没有礼貌。”
一些实诚的孩子,听到母亲的吩咐,提来保温瓶,给客人倒上一杯白开水。于是,母亲立刻笑着骂,你傻呀,喊你泡水,你就泡水,茶叶呢?
原来,泡水就是泡茶呀!
那时候,我们一般家庭只有普通茶叶,家里讲究的,就托人到成都买三花茶(碧潭飘雪的前身)招待贵客,平时舍不得喝。
对于茶的了解,我们是通过样板戏《沙家浜》里知道的。《沙家浜》中的女主角阿庆嫂上台亮相,然后用抹布将写着茶字的招牌挂起来。
在里边,我们最喜欢《智斗》那场戏。小孩子特别喜欢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七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的我,晕头转向,多亏那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边把身藏。”
不过,与茶有关的唱段却是如今许多明星在晚会上经常唱的那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这几句唱词真是茶馆的最佳广告语呀!开茶馆不就是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吗?而七星灶是什么,当时不知道,后来,在成都人民公园鹤鸣茶庄看到老虎灶时候,才明白。
至于铜壶煮三江,更形象了。
剧中的情节是伪军参谋长刁德一怀疑开茶馆的阿庆嫂与新四军有联系,于是试探她,谁知,阿庆嫂回答得滴水不漏,让刁德一抓不到把柄。
《沙家浜》女主角阿庆嫂是中共地下党员,她借助开茶馆联络抗日力量,帮助新四军伤员养伤。让小小的悦来茶馆成为抗战期间江南敌我双方较量的战场。
而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抗战期间,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为窗口,揭示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这个社会的芸芸众生。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末期的风云变幻,更是形形色色人物的舞台。是历史的画卷。
同样,生活在巴蜀大地的四川作家李劼人,更是被茶文化浸润的人。他的《在其香居茶楼》中,通过讲茶(民国时期,四川民间调解纠纷的一种形式。)调解联保主任方治国与土豪邢幺吵吵因为抽壮丁而发生的矛盾和斗争。深刻揭露国民党基层政权的腐败,官僚、土豪的卑劣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欺骗和迫害。
而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身上发生的小故事也和茶有关。
一次,苏东坡在莫干山上玩,甚是疲乏,打算休息一会儿,便走进一座道观,主事老道见他衣着朴实,很不起眼,就随意指了一张椅子,叫他坐,然后对道童喊了一声,茶。
苏东坡也没有计较,和他聊了起来,从谈话中,老道感觉来客颇有才华,非一般书生,既把他引上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道童说:“敬茶。”
两人又继续谈话,老道愈发感觉到来客学识渊博,聪慧过人,不禁问起他的姓名,知道是来人是名扬四海的苏东坡,于是肃然起敬。
连忙站起来,将他引进客厅,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座”。然后√道童说:“敬香茶。”
两人交谈完毕,临别时,老道请苏东坡留下墨宝,苏东坡大笔一挥,写下,“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一看,不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苏东坡并没有指责老道势利眼,他很豁达,但是,这幅对联用老道自己的话撰写,让老道汗颜。
如果说京剧《沙家浜》和话剧《茶馆》以及小说《在其香居茶楼》反应历史风云,那么苏东坡的故事表达出人生况味。
而当年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却是通过爷爷的大碗茶表达出海外儿女对故乡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
同曲异工的是周杰伦的歌曲《爷爷泡的茶》。一句“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让所有游子泪奔。
茶是什么?人在花木间,当神农尝百草,发现茶树,茶叶,教人们用茶,茶从药用到食用再到饮用,从以陆羽《茶经》为代表的茶文化兴起到茶艺茶道的产生。
从普洱茶的来历,制作过程,到茶马古道上马帮留下的记忆,小小的一片茶叶蕴含多少历史与文化。
因此,即使你不会喝茶,但一定要了解茶,喝茶不是显摆,不是炫富。就像台湾作家林清玄说的话,“平常茶,非常道。”一样,一杯茶要用平常心去体会,去品尝。
丢掉繁琐程序,放弃鄙视,好好地喝一杯茶,让茶的滋味浸润心灵吧。
记得那时候,家里重要客人来了,妈妈会问,喝
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