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是时代的囚徒。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反讽。
(1)
冯小刚极少贩卖情怀。不是没有,而是洞察。尘世充满了恶意。尖刻、出卖、背叛、掠夺……他并不比更多人看得更清楚,但不可否认,他比许多人聪明。
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但生存与毁灭之间,并没有第三种选择。所以他去拍《甲方乙方》,去拍《没完没了》,好不容易抽冷子拍了部《一九四二》,回头赶紧又奉上一部《私人订制》。
时也,命也,运也。
(2)
但终于还是有了这部《芳华》。
这一次,没有葛优;没有王朔;没有小人物充满阿Q精神的插科打诨,有的,只是毁灭。
把所有的美好都毁灭,就像尘世中所发生的那样。
胆怯的何小萍被毁灭、好心的刘峰被毁灭、虚荣的林丁丁被毁灭;连骄傲的郝淑雯和低调的陈灿,也一并被毁灭。没有人活成梦想中的自己,只是在时代这个巨大的怪物面前,拼尽全力的辗转腾挪。
是故事,也是写照。
(3)
无力,但不绝望;残忍,但不刻毒。
没有歌颂,也没有鞭笞;不必唏嘘,也没有时间唏嘘。人生是一条要走很久很久的路,那些先我们躺下的人,未必就是不幸的。
但这不是冯小刚的《芳华》所想阐述的——即使是,也因为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而变得含蓄,变得隐喻。你看懂了他不一定会微笑;你没看懂他也绝不至于惋惜。毕竟,六十岁的人,有六十岁的胸怀。
和所有上年纪的老人一样,他开始变得啰嗦,变得感慨。他把自己曾经历的岁月和身处的洪流投射在这样一部毫无冯氏幽默可言的影片中,并用这样一部影片狠狠嘲笑了一番自己过去几十年所积累下的光环与荣耀、财富与名声——不,他并不想拍《甲方乙方》;并不想拍《不见不散》。他只是想活着,好好的活着。又或者,他拍了《没完没了》;拍了《非诚勿扰》,只是为了当《芳华》上画时,能吸引到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拍片——他似乎是在以过去几十年积累下的票房号召力和人缘儿做铺垫,所为者,便是这部《芳华》。
他想告诉每一位走进影院的观众,他曾经历过什么,他们,曾经历过什么。
(4)
这不是独属于冯小刚一个人的回忆。所以它不是私人订制,也不喊非诚勿扰,它像一场夜宴,所请者并非大腕,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的甲方乙方——我们老了,我们活过。虽然活得起起伏伏、干戈寥落,生离死别、难酬壮志,但我们活过。
那是一段即将被有意无意隐去的历史,除了有限的名字将被书写或镌刻,剩下的,都将语焉不详。
用波澜壮阔这样的词语来描述那一段岁月太张扬了。站远了看,谁不是活在风云诡谲的剧变中?这当中的区别,或许只是自知与否。
我们都会死去,我们只是不确定自己怎样活过。
(5)
这是冯小刚拍过的最诚恳的一部电影。比《唐山大地震》含蓄,比《集结号》悲凉,比《一九四二》无奈,比《我不是潘金莲》沧桑。
诚恳是危险的,也是的温暖的。
诚恳会让居心叵测的人看见你的软肋,看穿你的底牌;诚恳也会燃起胸怀善念的人心中对美好的回忆与回应。
《芳华》并不催泪,也不煽情。但它很好看。
它好看的地方在于,真实——不论是时代还是人性,不论是爱情还是生活。
良心这种东西,只有自己才知道有没有,别人加诸的都是臆测。但诚恳不同,一个人诚恳不诚恳,旁人很容易感受到。《芳华》很诚恳——时代把一代人的芳华撕碎,冯小刚把它们又寻了回来,拼接在一起,告诉经历过和没经历过的人,他们,曾这样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