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又是职场换新记,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走上了工作岗位。
从学校到职场,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个人身份发生了转变,更是从此开启了一场在全新生存环境里存活竞争的长期比赛。
回想自己刚入职场的经历,最难忘的莫过于"想求人指导却开不了口"。
那时候刚从学校里毕业,到了一个公司入职,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能用到的很少,很多领导交代的事情都是似懂非懂,不是特别理解。
因为刚进公司没多久,还在试用期,自己也不好意思去问别人。
一是担心,问别人会打搅了人家的工作,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是担心,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太过于简单,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去问,会不会让同时觉得自己能力水平低,不适合这份工作。
总之,那个时候的自己特别纠结,战战兢兢,下班后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公司的业务知识。
再后来一年,又有新的毕业生加入,想起自己入职的过往,就对他们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那时候来了三个毕业生,就简单的叫小A,小B,小C吧。三个人里,只有小C很乐于发问,有不理解的,她就来问我。
而到了三个月试用期结束考核,小C是三个人里面表现最好的。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入职的时候,像小C一样勇于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研究,入职前期的公司生活,会不会就没那么痛苦了。
这可能是刚入职场的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情形。
此外,还有一种职场情况,却是特别让人生气。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今天的小说故事。
本期剧场《春闺记事》
01
顾家是御赐的一等国公爵位,顾大老爷更是当朝阁老,尤其受当今皇上重用,在朝堂呼风唤雨。
袁家是顾家二房的姻亲,也是大族。
袁家族人众多,却很少有走仕途的。只因为,袁家是靠贩卖香料起家,商户出身,总是低人一等。
生意越做越大,袁家子嗣大部分都帮着打理生意了,很少有人选择读书入仕。
二房四姑娘嫁的,就是袁家嫡房的三少爷袁裕业。袁裕业一表人才,年纪轻轻,已经中了举人。
子孙能入仕途,这对袁家来说,是转变身份的大事,所以袁裕业在袁家很受重视,几个嫡兄打理着生意,让袁裕业专心读书。
袁家作为商户,费劲心思攀上了顾家顾阁老这门亲事,也是为了给袁裕业的仕途添加助力。
有了朝廷阁老这个大伯做后盾,袁裕业的仕途之路会顺畅很多。
02
二房的四姑娘顾珊之性子绵软,因为从小爹娘都更疼爱妹妹,四姑娘在家时受了不少委屈。
嫁到袁家后,袁太太对四姑娘很是疼爱,袁裕业也是温柔以待,这让四姑娘把袁家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人,处处都为夫家考虑。
这一年春闱过后,袁裕业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任职。
又逢天降大灾,地龙翻身,皇帝下了罪己诏,说自己施政不仁,才招此大难,因未立储君,导致国运不稳,于是择良辰吉日,册立太子。
皇帝登基几年,只有一个儿子,六岁的大皇子当仁不让成了太子。
没多久,皇帝下诏:东宫初立,太子年幼,择贤才入东宫为太子授业讲学,下令在翰林院里挑选。
03
烈日炎炎,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大夫人在家中对账,丫环却来禀报说三房的七姑娘顾谨之来了。
大夫人知道顾谨之的性子,她向来不喜欢多事,无缘无故不会上门,更不要说是这么热的天气里出门。
顾谨之给大伯母请安后,就直接说明了来意。
四姐顾珊之刚去三房府里找了她,和她说了些想念德妃娘娘的话,想让她进宫去看看娘娘。
顾德妃是二房的六姑娘,前两年进了宫,皇帝看在顾阁老的面子上,一进宫直接封了妃。
当年六姑娘在家里,和四姑娘这个亲胞姐关系很好,两个姐妹都因为爹娘疼爱五姑娘,在家里受了不少苦。
顾谨之说,她告诉四姐,顾家还在祖父孝期,不好进宫,给皇家添了晦气。
其实,顾谨之知道,四姐的来意,是想让她进宫去和德妃提一提四姐夫袁裕业在翰林院的事,太子选侍讲这么大的事,宫里宫外的人都知道。
04
顾大夫人说顾谨之做的对,并告诉她,前一日,四姑娘已经回娘家来见了大夫人。
之前因为四姑娘嫁过去几年还未有孕,顾家作为娘家人给四姑娘撑腰,四姑娘却不领情,和家里闹的很僵,已经很久没有回娘家了。
这次回来,又是为了袁家的事。
大夫人恨四姑娘不争气,袁家想要得到顾家的帮助,又不想自己出面,就要媳妇回来说话,哪里还有大家族的样子。
大夫人就装作听不懂,和四姑娘打太极,把她打发走了。谁料,四姑娘居然跑去找顾谨之,还想走宫里德妃娘娘的路子。
大夫人想到,四姑娘拎不清,到处找人托人情,最后这人情还是要落在顾家身上,由顾家去还。
思虑一番,大夫人给袁太太下了帖子。
05
袁太太到的时候,大奶奶和三奶奶正好来给大夫人请安,因为顾谨之也在,就一直坐着没走。
看到袁太太来了,大奶奶和三奶奶有些诧异,坐着听了一会儿,就明白是关于太子侍讲的事。
三奶奶直接戳破了窗户纸,问四妹夫是不是想进东宫,做太子侍讲。
大夫人接口说,原来是这事,昨日四姑娘回来兜兜转转不知所云,既然袁家想要顾家帮忙,她就去和大老爷说说。
袁太太却说,感谢顾家替袁裕业着想。
这就是要把袁家对顾家的请求,说成了顾家是因为心疼侄女婿主动帮忙的。
大夫人笑着又回了过去,这不是你开口了嘛,都是姻亲,哪有不帮忙的道理。
袁太太也很识时务,没有再纠缠下去。
等袁太太走后,三奶奶就开口:袁家这是既想让顾家帮忙,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走了姻亲的路子,这是既想得了好处,还想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子呐。
06
职场上有一种人,就像我们今天小说故事里的袁太太。
既想让别人给自己帮忙,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受了别人的好处,更有甚者,明明别人给自己帮了忙,提供了帮助,还要在成果里百般掩饰,抹杀别人的功劳。
这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系。
学校里各种考试,分数评定和排名次,对于"高绩效",也就是表现出色的人,总会给予各种奖励,颂扬个人成就,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这让我们觉得,成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只有比其他人更出色,更优秀,才算是成功。
于是在职场上,我们也有一种排他性思维,总想要独得成果,把主要功劳都归结在自己身上。
而事实上,进入职场工作,集体团队能创造的成就,是远远大于个人的。
正如领英创始人雷德·霍夫曼所说:无论你的头脑多么聪明,策略多么高明,如果你只演独角戏,你无论如何也赢不了团队。
07
肖恩·埃科尔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是积极心理学界的开拓先锋。
他在哈佛大学设计教授的哈佛幸福课,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关于"快乐竞争力"的TED演讲,也被点击超过1500万次。
在新书《大潜能:如何借助他人的力量获得成功》中,肖恩·埃科尔提出:
小潜能是自己可以取得的有限成就。
大潜能是在与他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可以取得的成就。
他把大潜能的开发比做种子,没有阳光,土壤和水,种子就无法生长。
同样的,你可以提升自己的潜能,但只靠自己是行不通的。只有当你挖掘周围人的潜能时,自身的潜能才会实现最大增长。
谷歌著名人力分析团队的数据科学家们启动了一项大数据研究,他们最初的使命是打造完美团队。
作为全世界最擅长寻找规律的谷歌公司,在研究了大量数据之后发现,他们竟然找不到个人技能的相关规律,来预测团队中个人的成败。
这意味着,个人的技能,智力,性格和背景无法在预测成就方面占据统计优势。
谷歌项目组还发现,如果团队里的个人拥有"高社会敏感度",也就是团队成员对社会关系重要性有强烈意识:每个团队成员能平等发言,自由分享观点,团队就能不断展示出最好的表现。
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和结果,肖恩·埃科尔教授总结说,如何预测成功和潜能,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周围的生态系统。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有一项研究成果:假如你正看着一座山,判断它有多高多陡峭,这时,周围任何一点的社会支持都会改变你的看法。
如果有朋友陪在你身旁,相比于你独自面对,你会觉得这座山的陡峭程度降低了10%-20%。即便你的朋友只是安静的待在几米开外,这个结果依然有效。
有他人相伴,我们似乎能更轻松地登上山顶,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个结论在长距离跑步中也是显而易见。
就比如,我们自己长跑,可能平时最多跑10公里,而如果有同伴一起跑,我们可能会跑到15公里或者20公里。
这就是肖恩·埃科尔教授的大潜能理论:要通过提升而非限制他人的成功率,来获得竞争优势。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潜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这种提升,会远远超过我们个人小潜能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影响成功和潜能发挥的最大阻碍,不是我们缺乏效率或者不够努力,而是我们追求成功的排他性竞争思维。
大潜能理论给职场人士的提醒是:我们想要发挥更大潜能或取得更大成功,一个人加快步伐是不够的,结伴同行才能走的更远。
不要吝啬于给别人提供帮助,或者害怕别人超过我们,在和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得到的提升才是最大的。
点击关注订阅,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读故事,涨知识!
——————————————
水滴识穿的善用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