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又何尝不是干部理想信念之基、履职担当之本?“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广大青年干部应怀揣着这份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的深厚情感,带着理想、活力与知识积极投身民生事业,努力成为连接党和群众强劲有力的桥梁。
青年干部当“身入”基层,在泥土芬芳中触摸民生实情。
李强总理曾深刻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青年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通过蹲点调研、参与农事劳作,直观了解村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具体困难,让双脚沾满泥土,让心灵贴近大地,真正深入到街头巷尾、穿梭于田间地头,才能真切感受群众急难愁盼的脉搏跳动。从“菜篮子”的沉甸甸到“药罐子”的苦涩涩,从“小饭桌”的期待到“养老院”的牵挂,无不是最真实的民生考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干部只有主动俯身于大地,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饮一壶井水,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民生数据,获得最朴素的智慧,寻到民生困结的线头所在。
青年干部更要“心至”群众,于细微之处纾解民生痛点。
民生工作,本质是人心工程。日前,一位“蹭饭书记”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每到饭点就会带上一袋面、一筐鸡蛋和牛奶去村民家“蹭饭”,这种看似“蹭饭”,实则陪伴,以心换心的行为拉近了干群关系,得到当地村民的真心点赞。广大青年干部当始终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情怀,将心比心,以情换情。面对群众忧愁,既要有“坐不住”的紧迫,更要有“解扣子”的巧思。那辗转反侧的医保报销难题,那牵肠挂肚的子女入学困境,那积压于心的邻里纠纷......这些看似细小的“疙瘩”,往往就是压在心头的巨石。“民之所想,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这掷地有声的承诺,要求广大青年干部唯有带着真心走近,捧出真情化解,将政策温度传递到每一处角落,方能在细微之处见担当,于无声之处听惊雷,让民心之暖在“小事”的化解中悄然升腾。
青年干部仍须“力聚”长远,为民生福祉筑牢制度根基。
民生工程非一日之功,需以系统性思维构建长效机制,正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离不开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青年干部应具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宽广胸襟,既要立足当下,更应着眼未来,将调研中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政策完善、优化服务流程、健全保障机制的实际行动。当前广东省推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让各地乡村风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广大青年干部应当善用创新思维,坚决破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做法,以青春锐气破除机制梗阻,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制度优化,让每一项民生举措都能经得起时光的淘洗,惠泽于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