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年轻的朋友JAY上个星期离开家乡,远赴上海。他告诉父母是去找工作,但那只是个幌子。他这么做,单纯只是想逃避父母的责怪。
大学毕业后,JAY一直在北京工作,将近5年了没有待在家里陪过父母。最近一年,父母经常打电话游说他回老家工作,可以陪伴两老的身边。回到老家工作以后,他陪伴父母的时间多起来了,但却很不适应。
跟父母没有可以聊的话题,JAY感觉一切都很陌生。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虽然也会孤单寂寞,但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不同的朋友,甚至可以约同事、老同学看电影、喝点小酒来解闷,也就过了。
但是现在回到家里,如果上班遇到不开心的事,回家还要强颜欢笑。爸妈若看到他不开心,问他原委,从来也不安慰,总是火上加油,指责他哪里不对哪里不够好。在工作上做得好,受到领导、同事的赞赏,JAY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但他们却泼他冷水,说他不要让领导、同事觉得自己骄傲了。骄傲容易让人自满,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跟父母住在一起,反而让JAY更孤单。他觉得父母好像越来越讨厌自己。
-2-
为了避免跟父母有矛盾的冲突,JAY绝口不敢和他们谈工作和心情,无论快乐或伤心,都要装作若无其事。
JAY和父母提出要搬出去住,爸妈就爆发,说他要抛弃他们俩,说他嫌弃他们,这是不孝的行为。这个话题只要一提,总是导致吵架,最后JAY不敢再提。
那些不愉快都是小事,但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发生,就非常消耗JAY的心力与情感。他很害怕,如果他不赶快离开这个,他会开始恨恶他的父母。为了逃避父母的控制,他选择逃离老家。
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一定是爱儿女的,各种言行的背后都是好意,都能理解。当父母对儿女的关爱用错了表达方式,结果终将是把儿女推得更远,推到他们的生活范围之外---最合适的距离,只能遥远地相爱。
父母不断用亲情勒索,展现控制、威权、不信任;父母却认为,他们在保护、指导自己的孩子。
-3-
老是寻求认同、在意他人评价,到最后我们过的就是别人的人生。所有人际关系中的纷争,差不多都是因为一脚踩进别人的课题,或是自己的课题遭到干涉所引起的。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活。
从小,父母就要求我们好好读书,如果读得好,就买好吃的给我们;读不好,可能会遭到一阵责骂。而碰上人生十字路口时,你会让父母帮你决定,还是勇敢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很多人,与父母妥协了,也许是读了不喜欢的科系,也许是做了不想做的工作,无论如何相同的是,最后那份不快乐,都只能自己承担。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对于阿德勒心理学来说,这就是父母介入了我们的课题所导致的后果。在情感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不小心越了界,认为自己有权力帮对方决定好与不好,许多争执便从这里开始。
拿出你的爱和关心,告诉对方若有需要你的建议,你很乐意;如果暂时不需要,你也能献上陪伴和祝福。割舍别人的课题,是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获得自由的第一步。
信任,就是相信别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只要你害怕信任,终将无法与任何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4-
你害怕“被讨厌”吗?人性都有弱点,几乎所有人都害怕“被讨厌”。如果你无法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无法不害怕被人讨厌,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认同的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生命有很多时候很折磨,总让人觉得过不去了,但回头看看那些痛苦,我们才发现苦难和美好本就是交错出现的。当有人不理解你的时候,请鼓起被讨厌的勇气,因为,勇气才是让人有无限可能的,最强大的武器。
正是有“被讨厌”的恐惧,让另外一项广为人知的人生座右铭---做自己,成为空中楼阁。所有人生的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割舍別人的认同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重大课业。
多数人没有能力把「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分离。但这是一个陷阱,当你小心翼翼地保护瓷娃娃般非常易碎的“人生形象”时,你其实正在失去你自己。
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拥有的很少,却从未停止热爱生活,另一种人拥有很多,却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按照阿德勒的解释,他们不拥抱生活仍然美好的部分,选择诉说创伤,因为他们有一个目的:逃避面对人生,不愿意为自己负责。
-5-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自己从来不会死亡;直至临死前,却又仿佛从未活过。人,而且多数人皆活在上述状态,所谓“生命”简直成了“无意义的气球”。它在荒谬稀薄的空气中,任意漂浮;直至死亡之日,气球落下。
很多人明明看见自己被卡在某个困境中,却选择唉声叹气走不出来。许多时候,并不是他们无力走出,而是他们需要眼前的困境,创造悲剧英雄的剧本,且踏出改变步伐将面临的是无限的未知。停留在原地的样貌却已能被清楚摸透,再怎么差,好像也就是这样了;再怎么差,还是做现在的自己比较舒服。如果你的人生卡关了,减少抱怨和唉声叹气,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是否把不幸当成武器了?
很多麻烦其实都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实际操作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之前的忧虑是多余的。谨慎小心固然是对的,但是因此故步自封,一步也不敢迈出去,显然是不划算的。
无论这份不幸来自家庭背景、学业、长相、身材,或是任何其他来源,能改变你的,都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