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必知经,智必知权?

此言出自柳宗元所作《断刑论》

原文表达的反义,原文如下:

果以为仁必知经,智必知权,是又未尽于经权之道也。

就是说:要是谁真的以为仁就是经,智就是权,那就说明这个对经权之道还不太懂啊。

什么是经权之道呢?经,就是循规蹈矩。权,就是是急从权,不拘泥于规矩。

所谓经权之道,就是说:平时咱们一切按规矩来,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有必要的时候,就不能拘泥于规矩。

网上居然有人把此处的权曲解为权力,真是让人不禁捧腹。

附《断刑论》全篇原文:

余既为《断刑论》,或者以《释刑》复于余,其辞云云。余不得已而为之一言焉。

夫圣人之为赏罚者非他,所以惩劝者也。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

必曰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而谓之至理者,伪也。使秋冬为善者,必俟春夏而后赏,则为善者必怠;春夏为不善者,必俟秋冬而后罚,则为不善者必懈。为善者怠,为不善者懈,是殴天下之人而入于罪也。殴天下之人入于罪,又缓而慢之,以滋其懈怠,此刑之所以不措也。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则人勇而有劝焉;为不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罚,则人惧而有惩焉。为善者日以有劝,为不善者日以有惩,是殴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也。殴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或者务言天而不言人,是惑于道者也。胡不谋之人心以熟吾道?吾道之尽而人化矣。是知苍苍者焉能与吾事而暇知之哉?果以为天时之可得顺,太和之可得致,则全吾道而得之矣。全吾道而不得者,非所谓天也,非所谓太和也,是亦必无而已矣。又何必枉吾之道,曲顺其时,以谄是物哉?吾固知顺时之得天,不如顺人顺道之得天也。何也?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欲死不可得。贯三木,加连锁而致之狱吏,大暑者数月,痒不得搔,Φ不得摇,痛不得摩,饥不得时而食,渴不得时而饮,目不得瞑,支不得舒,怨号之声,闻于里人,如是而太和之不伤,天时之不逆,是亦必无而已矣。彼其所宜得者,死而已也,又若是焉何哉?或者乃以为:“雪霜者,天之经也;雷霆者,天之权也。非常之罪,不时可以杀,人之权也;当刑者必顺时而杀,人之经也。”是又不然。夫雷霆雪霜者,特一气耳,非有心于物者也;圣人,有心于物者也。春夏之有雷霆也,或发而震,破巨石,裂大木,木石岂为非常之罪也哉?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草木岂有非常之罪也哉?彼岂有惩于物也哉?彼无所惩,则效之者惑也。

果以为仁必知经,智必知权,是又未尽于经权之道也。何也?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皆仁智之事也。离之,滋惑矣。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

是二者,强名也。曰当,斯尽之矣。当也者,大中之道也。离而为名者,大中之器用也。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偏知而谓之智,不智者也;偏守而谓之仁,不仁者也。知经者,不以异物害吾道;知权者,不以常人佛吾虑。合之于一而不疑者,信于(一本无“于”字)道而已矣。且古之所以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非为聪明睿智者设也。或者之未达,不思之甚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8-06-24 姓名:肖作洋 2018年6月24 宁波市百雷仕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日精进打卡第28天】 感谢...
    风车车_4da6阅读 187评论 0 0
  • 我是秋水拂尘。今天是我写简书第十九天。 现在,我斜躺在沙发上。一面掰着指头算走过来的日子,一面阴险的构思这个哗众取...
    游弋的虾米阅读 370评论 2 2
  • 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
    读书幸福阅读 398评论 0 1
  • 紫府清凉气恢宏, 黄河安塞影流东。 文殊三妙施别德, 五爷一招调雨风。 赏月观花云天上, 朱楼碧殿翠微中。 钟鸣鸟...
    慕愚堂阅读 1,418评论 24 52
  • 这周计划做的比较晚,影响了实施的效果: 一、家庭和人际 1. 联系亲戚未完成,联系一位老朋友,交流质量不高。 2....
    Inker阅读 1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