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孩子一出生,教育问题就被父母提上了案头。我也不例外。在孩子一周的时候就开始买各种挂图,认识水果、汽车、动物、日用品、汉字、儿歌,唐诗等等,还有各种的故事书,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东西虽然买了很多,但是在家里基本上就是摆设。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固定的时间来和孩子一起“读书”。
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有规律,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给他讲故事,或者是一起来读小画书。经过一段时间,这个习惯成了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晚上不给读故事他就又哭又闹、不依不饶。
习惯要从小培养,父母的陪伴和坚持必不可少。
02
孩子上了幼儿园,在幼儿园旁边有一家绘本馆。因为方便,我就在绘本馆里给宝宝办理了会员卡。每天接园时,都会带着孩子去绘本馆看看,走的时候也会带回家几本书。
每次和宝宝一起读书我都耐心的一一讲解,有的时候甚至载歌载舞,和宝宝一起扮演其中的人物。
我和孩子一起读《逃家小兔》时,孩子搬出来了家里的一些玩具,当我读到小兔变成石头时,他指着高高的积木说“小兔在这里。”读到小兔变成小鲟鱼时,他背上包,手里拿着鱼竿说“兔妈妈来了。”......
读书不拘泥于形式,孩子乐在其中就好。
开始的时候是我读宝宝听,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孩子识字量增大了,开始能自己读一些比较简单的故事。有的时候也开始给妈妈讲故事了。
03
关于孩子选书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年龄段及兴趣点,否则孩子是不愿意读的。
记得在孩子刚上小班的时候,我在绘本馆给他选择了一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他翻了翻丢在一边不再触碰,无论怎么引导都无济于事。后来,孩子自己选的是《我爸爸》、《我妈妈》、《大卫不可以》等。孩子拿到这些书那叫一个爱不释手,几本书一遍遍的翻看,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喜爱和不舍。
我认识到不能以大人的理解和喜好来帮孩子选择书。我们要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大人把关即可。否则选择了,到了家里,就是摆设。
只有孩子喜欢的,才是最好的,他才愿意去读。
04
除了从绘本馆往家里带书看,家里必须有图书角,想看的时候书就在手边。
周末的时候我经常去书店,每次去的时候我都带着孩子去,让他选自己喜欢的书。他选书,我付款。时间一长家里的书就多了,他那个书架已经放不下了。
有人到我家的时候总是说“这么点儿的孩子,你就给他买这么多书,他看得完吗?”
我总是笑一笑说“他看不完也没有关系,这些书都很棒,书多了,他有的选,不看这本看那本,从小让孩子在书堆里长大总不会错。
05
在读书的过程中,一些经典书籍要反复读,不断思考,而且是每次都能有新问题,新发现。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儿子喜欢上了《三国演义》。开始他只是读一些三国故事,尤其是一些经典故事,像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
但他在读了几遍之后,开始提一些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妈妈,我发现世界上最不守诚信的两个人就是刘备和张飞。”
听到这个话,我有点吃惊:“为什么刘备和张飞不守诚信了?”
他说:“刘备和张飞还有关羽桃园三结义的时候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关羽死了之后,刘备还有张飞为什么不死呢?”瞬间我震惊了。
孩子的内心世界最单纯,说一句必须算一句,不可以撒谎的。我们不说刘备和张飞该不该同关于一起死,但从孩子的问题里我看到了孩子对人格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刘备的人都是好人,而曹操的人都是坏人呢?”在孩子的世界里基本上只有好和坏之分,应该怎么给孩子解释这个问题,我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用我们传统的解释是阶级立场问题,但是孩子不理解阶级立场。我一时没有想到更好的方式解决,后来我求助了同事 。
最近他又问我:“诸葛亮不是神机妙算吗?可是为什么刘备死了之后,他很少打胜仗,总是打败仗呢?”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的问题吗?
哦,孩子在进行深入的思考。看来他是在前后联系,不是孤立的看一个个故事啦。我在感叹之余,也在思索答案。为了帮儿子解决问题,我求助了度娘,此时我有了一种危机感,
06
随着孩子的成长步伐加快,我害怕自己跟不上队,也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的阅读,我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做笔记,一起探讨共同的问题。
这几年和孩子一起走来,我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的陪同和守护。
陪儿子一起阅读的过程让我感受到孩子思想火花的美丽瞬间,我将陪伴孩子一路前行,孩子的成长是我前进的动力,孩子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