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与父母和解,是从成为父母开始的》

2025年5月14日,我的孩子出生了。母亲早早承诺要来照顾我,直到我重返工作岗位。这份心意让我感动,但实际相处中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摩擦。

在月子中心期间,专业医护人员和月嫂提供了周全的护理,避免了堵奶、乳腺炎等常见问题,但我母亲却显得无所适从。她不习惯这里的饮食,睡眠也受影响,总觉得被局限在房间里,闷得发慌。多次提出想提前回家,为此我们甚至发生过争执。最终她留了下来,但我能感受到她的不适。

我明白自己处于产后心理脆弱期,需要家人在身边以防抑郁。生育前的恐惧和焦虑并未随着分娩而消失,反而延续至整个月子期。期间我曾因吹空调发烧,也因丈夫的疏忽大哭一场,婆婆不小心弄丢脐带的事更让我烦躁数日。这些事情虽已过去,却都在心中留下痕迹。

月子结束后,我们在北京停留一个多月,为孩子接种疫苗后返回山西老家。母亲终于如愿归来,整个人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自己的家中,她恢复了往常的生活节奏:上午料理家务、洗衣做饭、与邻居结伴买菜;下午骑着电动摩托车去打麻将,自在又快活。

这次回乡,让我重新认识了父母的爱。童年时期,父母因在外经商,将我们留在家中。敏感的我总是努力学习,不敢给他们添麻烦,甚至冬天穿着破洞的鞋子也不吭声。每次与他们分离都充满焦虑,上大学后也不愿在家久住,既因为无事可做,也因受不了家中的负面情绪。

工作初期,我与家里联系甚少,通电话总是匆匆结束,几乎不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许潜意识里,我希望保持距离,享受自由。但这次归来,我发现一切已然不同。我能自然地与他们聊起各种话题,也开始能够平和地反驳他们的观点。或许是因为有了经济独立的基础,或许是因为终于学会了如何与父母平等相处。

成长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某天我们终于能够以成年人的身份,重新认识父母,也重新认识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