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夜里风大。
以不可估摸的速度肆虐扑打着窗户和墙壁。
发出呼呼作响的声音,略有一丝影片里刻意制造出来的想表达的诡异。
睡到半夜醒来,感觉口渴起来烧水。坐在窗台边,才发现外面结了薄薄的一层冰。
看了看天气预报,零下四度。
一早起来坐门口晒太阳 看书。
翻动数页,无心阅读。
眼睛看着一行行字体,却不知其意。
身心恍惚……
放下手中的书,去菜地扶正被霜打了的菜叶子,给朋友发去玩耍冰块的照片,与他聊天。
尊重当下的每一个真实的状态,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情绪。看着它,觉察它,不做对抗、亦不强扭。任它涓涓流淌,直至消失。
时刻检验 察觉自己的内在与言行,清醒的意识到它 化解它,这是一个缓慢的学习过程。且是不容易做到的。
还需锻炼。
时常行至的山下小庙,已然没有了原来古朴的味道。如今只剩下映激眼帘的红色和粉饰出来的辉煌。
偌大的水晶吊灯悬挂在木头房梁中间,显得那样的孤立 不合时宜。
人类惯以自己的主观和审美来决定一件事物的走向。觉得那是正确与美。
经由漫长的岁月洗礼却逃不过人为的破坏。
觉得可憾。
更多时候看到进出来往寺庙的人们带着强烈的欲望,手捧高香,口中念念有词,更像是在与神灵做一场买卖交换。
也见识过前一刻恭敬菩萨,后一刻踏出庙门对跪卧一旁的乞丐流浪者不抬一眼。
甚或是对门口贩卖一点自种吃食的老农讨价还价,压斤要两,临走时还不忘顺带老人家一小把青菜之人。
信仰的本质不须知晓 业无甚重要。寺庙与神灵的存在似乎仅只是为了达到世俗的愿望和需求。
深切的虔敬的心有时不是为了自己或带有目的性。对生命的真实探究以及给予这个世界的善良,更为重要。
“她想,人到底应该如何从各种宗教形式中获得安慰。是期望得到护佑还是挖掘自我救赎的力量。”
大多数时候的情况是,我们总是被无明和种种妄念及障碍遮蔽。丢失了原有的清净本心。
坐在院落石阶上放空思绪,不带强烈情感亦无悲喜,内心得到深刻的宁静。
怀念这样的场景。知晓已不会再有。
山上的冬天冷寂。
和小姑娘围着炭盆吃饭 烤火。
端过玻璃酒杯,让她尝试一小口新酿的米酒。
问她如何?
她回,甜甜的 像果汁一样好喝。
与她聊天。聊她的闺蜜、之间的趣闻以及学校里的生活。
认真的听她讲。偶有参与或提问,让她知晓我对她的话题感到兴趣。
她说,妈妈你知道我同学怎么评价的你吗。她们说:你妈妈看起来就是一种什么都无所谓 不在乎的样子,给人的感觉仿佛什么都与她无关似的。
笑。后问她:那这是好还是坏呢?
她回答,我觉得这是一种心态和境界呀,无所谓不代表就是不努力,没有想法和要求。只不过是看得比较淡,不做计较、不与人争斗、不带有很强目的性做自己以及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所以它当然是好的。
看着她。讶于十几岁的年纪有这样的言谈和自我的见解。
期盼她长大后仍能如此刻——
明白自己的喜恶,时时保有纯粹的本性,面对须做择取能够跟由着自己的心走,任何时境下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感知。
送她去上学返回山上。
午夜临睡前刷到一条视频,是关于一个小女孩告诉她的妈妈,她是如何来到这个世间,又如何选择了她当她的妈妈。
小女孩说,是因为我喜欢你,想要你当我的妈妈,于是便求上帝让我下来,然后我就在你的肚子里,成为了你的宝宝。
给她发去视频并留言:你也是上天赐予妈妈最好的宝贝。
谢谢你。愿意成为我的孩子。
那天深夜接到电话。
鲜少半夜来电打扰,知晓她正陷入痛苦阶段。
挂完电话侧靠着枕头没有入睡。索性起来记录下这段感触——
人的不幸福感通常来自于不知足或攀比。所有人都过得比我好,比我幸运。
惯有的思维模式,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觉得自己的苦难才是最深最痛的,别人的苦难都不足挂齿。
形成苦难从来不在于苦的大小,而在于个人能够承受的重量。你所看来的无足轻重,说不定即是他人的灭顶之灾。
没有一个人活着是容易的。
很多时候的“攀比”更应该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他人的“短处”——相比一些人,我们已经拥有太多太多东西。
常持感念,是使心获得快乐与平和的最好的方法。
荒落了一整个冬季的睡莲重新冒出了枝芽。暗红色的小小薄弱叶片穿出泥面,沉浸在春来之际还稍显冰冷的山泉水中。
生命迸发而出的温柔的力量之美。
每天早上固定飞来的一只白鹭,通体洁白,像个翩翩少年。除了在浅水里走动觅食,还发现它喜爱在莲池边的木栈道上停留。挺拔的身姿,高傲不羁。
有时会对这些小生灵生出羡慕与敬佩。相比人类,它们的欲望少,心念单纯。
在山上的时间越久,发觉越害怕回到城市中去。科技发达,生活便利,看似极好的生活环境,却隐隐透着一股无形的躁动和焦虑。
走到哪都是一派喧腾,热浪翻滚。
人们坐在一起吃饭,除了不停的翻看手机,讨论的话题不外乎围绕着家庭、工作、以及那些与自己无关的 复杂的网络八卦和资讯。
人类在不断地加强提升生存条件和能力,最大程度的满足肉身,利用许许多多的娱乐方式取悦自己。唯独忘却当下、此时此地。忽略去关注 感受那些存在的美的事物和自己的内核部分。精神层面的灌溉与供给。
空茫且空虚。
会发自内心的珍惜和高兴来到栖心居的一些人。会一反常态的表现出不多的热情。不是因为对方是谁,有着怎样的世俗身份。
相反的,有些人看起来富有,但内里乏瘠。
始终相信——有缘的人才会相识、相聚。有趣的灵魂才会去到彼此的生命中,相互吸引。
没有寻常那种与人相处的局促和疲累。
相同频道的人在一起,彼此获得养分的同时心绪愉悦、平缓而安宁。那是一种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的感受和流动,不是人为所能刻意。
“坐在这里心会莫名的静下来。”每每听到来人这样说,便觉是个人花费两年时间打造这个空间的最大最完满的意义。
《栖心居》——心灵休憩之地。
他说,他老了,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不好。
我说,那我是一直都不好。记不住太多的人,记不住太多事。很多时候已见过数次的人会以为是第一次相见,很多已发生过的事甚至都未在我的大脑里有做停留。
有先天的因素,亦觉得有些人事经受过就好。这些东西不过是冗长人生里的构成部分。并不需要用力去记住。
论及感情——
把心和真实情意袒露出来,交付到另一个人手上,前提须得建立对对方有足够的信任和自我所能够承担结果的勇气。
滥情之人不外乎觉得即是种享受和游戏而已。不存在对自身对感情的尊重命题或那么多深沉面的东西。
越是重情之人,往往越是怯懦 回避。不轻易打开自己。生硬 包裹着自己那部分真实心性。
他笑话我,你就是一直这样理智、清醒。
太理智的人,不会有爱情。
笑回他:也许。
《远辟尘俗 清居独乐》
一炉烟 一壶茶
离一片营扰
守一方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