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灯谜
1. 灯谜是一种捉迷藏的文字游戏
灯谜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文字游戏。
中国的方块汉字具有许多奇妙之处:其一,每个汉字的结构都由若干个笔画、偏旁部首或单字组成,可以像积木一样拆卸拼装;其二,汉字实质上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字都犹如一幅凝练的简笔画,可令人去琢磨它象什么;其三,同一个汉字,往往又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有的字还一字多音,音不同,其义也异;如果在字义之间进行“移花接木”式的转换,常常会产生类似相声中“包袱”的效果。
灯谜,就是通过对汉字拼拆组装、以状象形、改变字义、字音等手法,巧设迷阵,让人猜射的文字游戏。
例1 岁岁除夕齐相聚(猜一字) 谜底:出
此谜从字的结构着手:两个“岁”字除掉“夕”字,剩下两个“山”,再聚到一起,得出谜底“出”。
例2 竖看似酒瓮,横看象风箱 (猜一字) 谜底:酉
此谜采用的是象形手法:“酉”字立着看,很像酒坛子,横着看又极像手拉式的古老风箱 。
例3 为何考场不许同桌(猜保健用语) 谜底:预防近视
这条谜是在字义上作文章:谜底中的“近视”原本是一种病名,入谜之后,则将词义转换成“接近瞧看”的意思,原来的“预防近视”现在变成了“防止相互接近瞧看(抄袭)”。
2. 灯谜是一种短小精致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中,有洋洋百万字长篇小说,也有数十字的诗词曲赋,灯谜算是最短小的,一句 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都可以成谜。
谜虽小,却十分精悍。灯谜不仅讲究遣词造句、注重文采,它的特色及魅力更在于谜面与谜底答案之间浑然一体的配合。好的灯谜由于创作手法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或典雅、或雄浑,或机巧,或幽默,都会给人们带来较强的美学感染力。本书后面有专门篇章将为读者赏析各类灯谜佳作。当你迈进灯谜大门拾阶而上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灯谜的游戏性,也要注重它的文学性。
【 灯谜小常识 】灯谜名字的由来
两宋时期,元宵佳节,人们在繁华的街道、店铺悬挂花灯,文人雅士将谜语贴于花灯之上供人猜射,故称之为灯谜,因灯谜猜射具有一定难度,像老虎一样难以射中,所以民间亦称之为“灯虎”或“文虎”,猜谜亦叫“射虎”。
二、灯谜的结构
一条灯谜,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谜底,有极少数的谜还有谜格(以后再介绍谜格)。
例4 啦啦队起立助威(交通设施)加油站
啦啦队起立助威→谜面;交通设施→谜目;加油站→谜底。
谜面:也叫谜题,是供人思考的考题内容。
谜目:猜谜的范围,如成语、地名、电影等。过去谜目前边往往加一个“猜”字,现在约定俗成不加了,本讲座此后的谜目也将其省略。
谜底:也就是谜题的答案。
【灯谜小常识】谜目常用简称
出谜者现场作谜时常受谜笺大小和书写时间的限制,许多谜目往往以简称写之,初学者不甚明了。根据谜界约定俗成的规矩,现将常用谜目简称提示如下:
五唐(七唐):指五言(七言)唐诗句
古文目:特指《古文观止》篇目
古文句:特指《古文观止》句子
唐诗目:特指《唐诗三百首》篇目
聊目(志目):特指《聊斋志异》篇目
秦(汉、宋等)人:指秦(汉、宋等)朝代人名
红人:特指《红楼梦》人名
三国人:特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泊人:特指《水浒传》108将中人名
泊号:特指《水浒传》108将中诨号
古人:指古代(鸦片战争前)历史知名人物
近人:指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知名人物
现代人:指已故的现代史知名人物
时人:指当前健在的著名人物
影目、视目:指广为人知的电影故事片、电视剧
三、学谜第一步
俗话说,入乡随俗。民有民俗,家有家规,灯谜也有它自身的游戏规则。要想学会灯谜,第一步就要掌握人们在猜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遵守的常规,这样才会少走弯路。
1. 谜底不准“露面”
所谓谜底不能“露面”,是指谜面上已有的字,谜底上就不能再出现了。这就像小孩藏猫猫,如果露出一条小辫就犯了“隐”的大忌。
例 老大意转拙(猜三字俗语)
谜面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意为“年纪大了,想法反而愚笨迂拙起来”。初学者见到此谜,往往不假思索就报出谜底“老糊涂”。错了,因为谜面已有“老”字,谜底不应再重复出现。这条灯谜运用了反扣法,正确答案应为“小聪明”,意思为:“小的时候聪明了”。
【猜谜要领】自己想出的答案中若含有谜面上的任何字,则肯定是错误的,应该另外寻找正确的谜底。
2. 谜面和谜底不能“倒吊”
所谓“倒吊”,是指谜面和谜底关系混乱,出现了谜底词义小于谜面词义的倒葫芦现象。谜面上若有“牡丹”、“芍药”等词语,你在谜底中可以猜它们是“花”;谜面上若有“花” 字,你可以猜它是“植物”,但绝不能猜它是“牡丹”。
例 落花残红染清流(猜中国地名)
如果你猜的谜底是“牡丹江”,那就犯了“倒吊”的毛病,因为“落花残红”未必就是牡丹”,也可以是其他的花,“清流”可能是小溪、河流,未必就是“江”。此谜正解是 “ 赤水”
【猜谜要领】不要去比谜面概念更小的倒吊式谜底。
3. 谜底与谜面之间不是本义直解,必须有别解
灯谜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在谜面或谜底偷梁换柱,使谜面或谜底原来的意义变成另外一种意义,从而产生趣味,这在灯谜术语又叫“别解”。灯谜“贵在别解”,无别解不成谜!
下面两条谜,其中有一条不叫灯谜,你能辨认出来吗?
例1 密切联系群众(猜成语) 打成一片
例2 万户捣衣声(猜成语) 打成一片
成语“打成一片”原意为“(人与人)合成一个整体”,其中“打”字指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显然,例1中的谜面与谜底直来直去,都没改变成语的本义,故不能成谜。
例2的谜面取自李白《子夜吴歌》诗句,古时以砧杵捣衣,砧是垫石,杵是棒槌。这条谜中,谜作者巧妙地把谜底中的“打”字别解成棒槌“击打”衣裳;水湾河畔,“万户”捣衣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此意境与原成语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故谜趣盎然,也颇具美感。
初学猜谜,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脑筋转不过弯,总想给灯谜做语文课里的“解词”工作,或直来直去的常规推理。
有这样一则灯谜:
读新书,读好书(猜成语)
在不同的灯谜晚会上,总有人猜之为“开卷有益”。只要读新书、读好书就会受益,这仍属于没有别解的推理判断,因此,该答案并不符合灯谜的要求。正确的谜底是“不念旧恶”。不念旧恶,本义是“不记过去的怨仇”,在谜中被别解成“不该读旧书和坏书”的意思。
【猜谜要领】猜谜必须拐弯去猜,灯谜必须有别解。
4. 谜底不要以谐音扣合谜面(标格的谜除外)
大家知道,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但它们的字形、字义却大相径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同字不同的谐音字。灯谜是一种严谨的文学形式,不同于民间谜语和歇后语,不允许谜底直接以谐音扣合谜面。
民间谜语常用谐音手法来迷惑猜者。
例 和尚头,尼姑脚(猜建筑) 谜底:桥
这条在谜面上用了谐音的迷魂术,念给别人猜时,将“河上头,泥固脚”读成“和尚头, 尼姑脚",使猜的人摸不着头脑。
例 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无事进曹营。赵云难勒白龙马,孙权上阵乱点兵(猜炒菜缺的四种佐料) 谜底:缺蒜(算)、少盐(言)、无姜(缰)、没酱(将)
这条谜在谜底运用了谐音字。
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的俏皮话,也经常使用谐音字。
例 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
例 厕所里放马蹄表--有始(屎)有终(钟)
很多灯谜初学者受以上民间谜语和歇后语的影响,猜灯谜时也想用谐音字扣合谜面,这种习惯必须纠正。
需要说明:前人了为迁就某些谜底,使之能够成谜,发明了诸多必须使用谐音的谜格,如“白头格”、“粉底格”、“梨花格”等等,这些以后我们会在别的章节进行介绍。
【猜谜要领】对于没有标注谜格的谜,绝不能用谐音字去猜。
【灯谜小常识】灯谜与民间谜语的区别
民间谜语称事物谜,与之相对,灯谜又称文义谜。两者虽都是从古代的“隐语”、“瘦词”演变而来,但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在猜射方法上,民间谜语是按事物的特征来猜射谜底;灯谜是通过汉字音、形、义的变化推导出谜底。
第二,在谜面形式上,民间谜语多为四句式的歌谣;灯谜用字精炼。
第三,就谜底范围来说,民间谜语题材范围较窄,局限于动植物、自然现象等事和物;灯谜题材宽广,凡是能用文字表达的词语一般均可入谜。
第四,就猜射对象而言,民间谜语浅显易懂,适宜于少年儿童;灯谜要求猜射者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下面举两个谜例,供大家辩析:
谜语:说鸟不是鸟,有翅没有毛,一到大热天,躲在树上叫。(猜昆虫名)知了
灯谜:恍然大悟(猜昆虫名)知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学谜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灯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那么通向灯谜艺术的大路将是一条充满魅力诱惑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