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陌生化导读”,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这是一堂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的教研员徐杰老师执教的绘本导读课《开往远方的列车》。听班主任杨老师说,这是我们四川省第一次引进这种课堂,很期待。
这节课是在学生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走进绘本的,故事什么走向,人物什么经历,会有哪些遭遇,结局又是怎样?徐老师充分运用推测、猜想的阅读策略,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阅读、想象与写完美结合的盛宴。在徐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补充省略掉却又值得挖掘的内容,并引导学生不用概念性的语言,用“要让读者看得见的语言”描绘出来,以写促读,以读代写,打通阅读和写作。
记忆很深的是对收养马莉安这一情节的处理:徐杰老师特意略去了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父亲都是怎么跟女儿交流的,会做些什么动作,然后自己补充词语。思维的火花迸射出来,点燃了大家猜想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孩子发表看法,答案精彩纷呈。像毫不犹豫,一把抱起,轻轻地刮了下苏珊的鼻子,亲了亲她的脸颊,摸了摸她的脸蛋等。徐老师通过加提示语的方式,有效地深入了解了故事里的感情和情节的发展。最后老师总结写作方法:“说”的前面可以加上动作、神态、语气、细节等提示语,这些“千姿百态的说”,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感情,不得不佩服徐老师在这堂课中真正地达到了读写双赢。
在故事接近尾声时,徐老师呈现玛莉安送羽毛给白太太的画面,他调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入情入境,让学生发现,用文字书写画面,进而通过猜想结尾,让整个故事戛然而止在曲径通幽处,感动着你们和我们。这不就是原生态的创作吗?
在课的最后,学生们已经通过自己入情入境的阅读亲历了主人公马莉安的命运,徐老师出示了绘本中的一句话让学生们再读:“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会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此时此刻,不需要再有太多的讲解,学生们已经在短短的一堂课中种下了一颗生命态度的积极小种子:生活中会有失落的时候,但是不要灰心,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会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我真喜欢这样温情的具有生命阳光的结尾。
整节课,不光是台上的学生有兴趣,就连听课的我们也沉浸在故事里,猜想着人物的表现和故事的走向。徐杰老师的课,给了我对绘本教学的很多启示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