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Cocoaliang写的一篇文章《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找到回家的路》,她从CPSM性格分析角度探讨了《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性格成长变化。
这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我,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直是我这一生在拼命努力的做的。
Cocoaliang给我发了测试题,说做完后帮我分析一下我的性格。我粗览了整个测试题,不用做心里已经给出来答案,典型的S性格嘛。总感觉自己还是蛮了解自己的。
试题做完发给cocoaliang,她快速回复我是S性格。
我告诉她,我从小缺失爱,她告诉我,缺爱其实是普遍存在的,自己没爱给不了孩子爱 ,还有不会教育小孩等等。
她这番话戳中了我。记得刚结婚时,我是极力避免要孩子的,不是不想要,而是觉得自己特别不接受自己的很多方面,说白了就是自卑加不自信。我怕自己这个样子要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因为自卑和不自信的人的表现是倔强、极强的自尊、抱怨、责怪。这些,都是缺失爱的表现。
实际上不要孩子是不可能的,在有孩子之前我就经常会看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的书,经常会摘抄一些对教育孩子有启发的段落和句子。有了孩子之后,就把曾经看到的按自己的理解和孩子共处,当孩子在他的成长中慢慢的表现出越来越倔强之后,在我不断地观察探索然后反思之后,我才知道,我曾经一次又一次的用一些理论教条伤害着我的孩子,尽管当时我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
事实上真像cocoaliang所说的,自己没爱给不了孩子爱 ,还不会教育小孩。
觉察到了对孩子的伤害之后我发现,中国的教育类书籍大多并不是教我们成人如何去学会爱,而是教成人如何当个把孩子培养成功的操盘手,真正教育父母如何去爱的也有几本,但少之又少。当我第一次看见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之后,我还能想起自己当时读它时的热血沸腾,这不是我一直想寻求的爱吗?
之后开始读蒙特梭利整套书籍,懂得了“精神胚胎”的意义,又读鲁道夫·斯坦那《童年的王国》,又读松居直《幸福的种子》,又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每一本书读的时候都是那种全身热血奔腾、无法按耐的激动,这些书里讲到的才是体现人性的光辉,才是真正的爱啊!
这些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觉醒,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我明白了从自我的感觉出发不是爱,这是忽视对孩子的感受,也就是没有给到孩子尊重。
修复。我从很多灵性书籍中学习向内观自己,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学习爱自己,为的是修复自己曾经的缺爱给孩子的伤害。
我是幸运的,一路上自己的寻找发现,遇到的老师朋友,让我开始认识自己,学会接纳自己,懂得了不完美是完美的组成部分,懂得了完整的意义。
我也是快乐的,每天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体验和判断,让他拥有属于他自己体验得来的认知,会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完整的人。
完整,意味着爱的圆满,相信爱,会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