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属感是什么?
归属感的意思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是某个个体对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等方面的心理表现。
对于不同的对象,归属感的维度是不同的。
比如,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地域上的归属感和群体意义上的归属感,地域上的归属感,主要是指经济和物质等客观条件,而群体归属感,指的是社会和思想心理文化观念等。
作为某个公司的员工的归属感
如果这个员工在这个公司里工作,能够感到自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觉得舒适,有安全感。和公司里的人能够自由交流,觉得大家对他是认可的,接纳的,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就会有归属感。
夫妻关系需要归属感。
夫妻双方都需要归属感,希望对方重视家庭,只对自己有所付出,而这种付出是不同于一般朋友的用心或形式的,自己也愿意强烈回馈,同时只属于两个人。所以才会有誓言、盟约、吃醋、嫉妒等反应。而当一方感觉不到另一方的归属感,或者感到另一方的归属感在别处时,感情就难以维系。
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
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纳,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对他人造成影响,他就会有归属感。认为自己和他人是一个整体,他属于班级,属于学校,学校和班级也属于他。
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
首先是要感觉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不是自己表现好,父母就爱自己,表现不好就不爱孩子,也能无条件的爱父母,不管发生什么事,家都是接纳他的,是他的一个温馨的,可以放心停靠的港湾,同时自己愿意为自己和家庭去努力和奋斗,把自己的成功看做是整个家庭的荣誉,表现在自己对家庭的情感是依恋的,觉得家是温暖的,舒适的,自己是愿意回家的。就是他属于这个家,这个家也是属于他的。
缺乏归属感,有什么表现?
如果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归属感,就好像自己被丢在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现实中,自己也在工作,生活或学习,但内心会常常觉得孤独,仿佛热闹都是别人的,而只有孤独才是自己的,这样的人不能接纳他人,一切都是可有可无的,有时候参与一些活动,但仅仅是消极被动的承担和接受,无法体验做事过程中的乐趣。
如果孩子没有归属感,他一定是感受不到爱,觉得家不是他的,父母也不是他的,自己不重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如果是在学校里,就会不求上进、漫不经心。
作为家长,我们怎么让孩子有归属感呢?
1.培养感受爱的能力。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和家人和环境建立链接。
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确定你是爱他的,即使有时受到批评和责备,他也对这一点毫不怀疑。
3.多给孩子认可和肯定,让他觉得自己有价值,在孩子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感受到理解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