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上海帖子,不甚唏嘘。
一位在上海生活的外地女子称,自己丈夫已经在上海失业三年了,如今人到44岁,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
并且,她说丈夫三年前的年薪是有40万的,在某餐饮品牌当领导,但后来辞了工后,再遇上餐饮业的新挑战,再加上自己也没有其他突出的技能,所以直接找不到工作了。
如今,她看着原本有40万年薪的丈夫,一眨眼变成了月入8千的滴滴司机,并且收入还不稳定,更因为开滴滴搞得身体不太好,也不能长时间开车了。
这么一来二去的遭遇,让她一个女人,在上海扛起了一个家庭,要还房贷,要给孩子交各种费用……她非常希望有高人指点迷津,不想再开滴滴或者送外卖了。
而差不多的时间里,我又刷到了一篇类似的上海中年男子的失业遭遇。
这位上海男子45岁,在失业之前月收入有6万,哪怕像他说的“好多年没有年终奖”,那他的年薪也有六七十万了。
这个薪酬在寸土寸金的魔都,也属于大多数打工人的天花板了——哪怕失业了,好几年不工作,也是完全养活得了自己的。
但是对于他来说却完全不是如此,因为失业之后,他发现自己没有存款,因为以前每个月到手的钱,都用来各种花销了,比如他的妻子在上海一直没有工作,比如他的孩子有两个,光是家庭开支就占了一大半。
如今突然遭逢裁员,他才发现自己人到45,虽然在上海收入颇高,但却没有存下几个钱,顿时陷入了某种迷茫之中……
其实还有一个帖子,也是这样的情况。
这名男子也是45岁,原本在外企月入3万,但是突然经历被裁,被裁之后发现自己要找到同等薪资水平的工作,已经不太可能了。
更让他雪上加霜的是,之前收入还不错的时候,他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把上海的房子以旧换新,所以房贷增加了不少,现在每月光是房贷都有将近一万。
而他的家里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也不可能一直坐吃山空,于是想去找机会看看有哪些合适的工作。
可是简历投了一轮又一轮,恍然意识到他在市场已经不吃香了,根本没有公司要他。
后来他想了想,也明白了自己已经不年轻了,体力精力都不如以往了,虽然经验资深,但是在人家眼里就是“老油条”了,自然性价比低了。
痛定之痛后,这位曾经月入3万的男子开始考虑“保安保洁”这样的岗位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名资深的早出晚归的外卖员+滴滴司机了……
以上三位中年男子在上海的故事,都给了我不小的震撼,以及一些颇深的感触:
感触一,除非你自己专业能力特别突出,如果不是的话,那平时可以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技能,把自己打磨成斜杠青年,至少在你事业低谷时,可以给你的经济来源一些其他出路;
感触二,要有赚钱的能力,更要有“哪天可能赚不到钱”的危机意识,因为以上三个故事主人公,都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收入会断崖式下跌,才造成的巨大冲击。其实人过惯了滋润的生活,就会觉得日子可以一直这样,拿久了高收入的薪酬,就以为可以一直拿高收入,但其实人生有很多意外,还是要有“兜底意识”,不要把眼前的美好当做理所当然。
感触三,以前的高收入可能只是时代红利,并非完全由能力决定。所以如今红利退去,自然看清了谁在裸泳。有能力的人可能只是赚少了,但不至于直接跌进谷底,甚至还可能会把握机遇转危为安;但只是搭上时代红利快车的人,可能下了车后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自己俨然成了盲人摸象,一无是处了。
这话说得可能颇为残酷,但是在魔都这座城市,却很现实;尤其在如今全球市场都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就更是一个警钟。
中年人不容易,而在上海生活的中年人,就更是不容易。
当这些类似的帖子刷屏之后,希望比起单纯的焦虑和抱怨,自己要更多一些向自我内部探索的深度思考、向外部市场考察的敏锐嗅觉、直面当下困境的勇气、以及不怕重头开始的行动力。
毕竟相较其他城市之下,上海并没有慢下来,机会还是不少的,挺住啊上海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