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着光亮那方-追梦专升本

每当我看到耀眼的太阳,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那是在晋城富士康打工的暑假,我刚结束大一的课程,即将升入大二。夜班的日子里,我几乎见不到正午的阳光,白天都在补觉。但正是在那段日子里,我读完了这本书,也开始了对光亮的追逐。 

那个暑假,我体验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白班和夜班交替的生活。夜班的日子里,我常常在清晨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倒头就睡。白天的时间几乎都被用来补觉,只有偶尔在休息时,我才能看到阳光洒在公园的长廊上。许多人躺在那里睡觉,而我则利用这些时间读书。《向着光亮那方》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光,就有希望。 

开学后,我回到学校,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专升本。我选择了药学专业,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当年的专升本报考人数是512人,而录取率只有24%。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但我依然选择了坚持。 

备考的前两个月,我报名了好老师培训机构。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几乎被学习填满: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准时准点地学习。清晨的校园还笼罩在黑暗中,食堂也没有开门,我常常饿着肚子赶到教室,只为了多背几个单词、多复习一个知识点。机构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凑,早上是英语和专业课的轮番轰炸,下午是真题讲解,晚上则是自习时间。我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2小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知识点,真题卷上布满了红笔的批注。 

然而,毕业那年(2023年)事情变得异常繁忙。实习、毕业论文、技能考试、专升本备考全都挤在了一起。我像八爪鱼一样,试图同时抓住所有事情:白天实习,晚上复习,周末写论文。那段时间,我常常感到焦虑和疲惫,但每当我想起《向着光亮那方》中的那句话——“光亮并不总是触手可及,但它始终存在于我们追逐的方向”,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最终,为了专心备考,我放弃了实习工作。那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相信,只有全力以赴,才能不留遗憾。考试结束后,我考了165分,距离分数线173分只差8分。当年是第一届高本贯通,占用了29个名额,而长治医学院计划招生165人,排除高本贯通、建档立卡和退役士兵后,普通批只剩下121个名额。这些政策的变化让我感到无奈,但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竞争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拼尽全力。 

得知结果的那天,我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默默地流下了眼泪。8分的差距,像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横亘在我和梦想之间。但很快,我调整了心态,告诉自己:这段为梦想拼搏的日子,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光亮。 

如今回想起来,我依然感激那段经历。它让我明白,光亮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触手可及,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一直朝着它的方向前进。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向着那光亮迈出的一步。虽然结果未必如愿,但追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正如刘同所说:“我们都是追光的人,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朝着光亮那方前进,因为我知道,光亮就在前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