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减负、家长减负的话题,在网络上一直热度不减,议论声音此起彼伏。尤其前段时间,江苏一位家长因不满老师布置太多家长作业而公开发布短视频大呼“退出家长群”,引发社会上对“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个问题的热议。那么,学生作业到底谁批改?就在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从健全作业布置的机制、提升作业的质量、加强日常监管等三个方面落实好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作业减负,一锤定音,家长态度,众说纷纭。
赞同者说:天下父母苦作业久矣!批改作业本来就是教师份内的职责,推给家长,实不应该,为教育部点赞,这下家长们可以解放了。
也有些家长说:政策是公共的,但孩子是自己的。不同的家庭,孩子个性千差万别,基础参差不齐。家长是否应该辅导作业还是要遵循孔老先生因材施教的原则。别人家的孩子习惯好、基础好、成绩好、自主能力强,家长可以省心、放心、少操点心。
但如果自己的孩子就像这样,你还能佛系得了吗?
其实作为家长,不管孩子基础如何,随着教育部减负政策在各地各学校的落实,孩子们课余的时间势必会有所增加。如何科学安排课余时间是各位家长当下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孩子放学应该干什么?时间怎么安排?怎么落实到位?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应该做的事无非是这几个方面:完成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自主游戏玩耍或体育锻炼;阅读写作;才艺练习;培优补差。
时间如何安排?根据上面的内容,可以把孩子下午放学到晚上睡觉这段时间分成四段:
1、作业时间;
2、晚饭时间;
3、游戏玩耍时间;
4、才艺练习时间;
5、读书写作时间。
孩子放学回家,首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写完作业吃过晚饭后,大约7:30左右,可以安排半个小时左右的游戏玩耍时间。最好是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一大群一块玩儿,或者是家长陪孩子一块玩儿,做游戏、体育运动都行。每天安排一段游戏时间,还可以让孩子养成快速完成作业的习惯,因为他期待着完成作业之后,有好玩的事在等着他。8:00开始练习才艺,书法、钢琴、舞蹈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8:30之后,全家人可以坐在书桌前读书,进入阅读时间。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关掉电视,放下手机,捧起书有滋有味地看,孩子自然会跟着学,看完之后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或是整理读书笔记。9点开始洗漱上床睡觉。如果孩子基础差,或是家长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安排一段培优补差的时间,家长自己能辅导自己辅导,自己辅导不了,网上的课程比比皆是。
孩子早上7:30离家上学,有些到下午五六点才放学回家,一天将近12小时没有见到家长,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是极度渴望的。作为父母来说,白天上班,晚上做家务,辛苦忙碌,把时间给了工作,给了家庭,能不能给孩子分配一些时间,用心陪伴孩子呢?好孩子都是陪出来的。陪伴教育专家刘称莲在家里设置每日家庭游戏时间和每周家庭日,每天晚上写完作业都会有一段休息时间,可能半个小时也可能是一个小时,一家人在一块做游戏玩耍。把周日规定为家庭日,在这一天无论大人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外出参观或者是爬山旅游。
小孩子本来自制能力就不强,如果再加上基础弱、习惯差,那就更离不开家长的高质量陪伴。
孩子放学回家,放养疯玩将来是一种结果,家长用心陪伴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俞伟跃副司长说:“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有教育的责任了,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