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个概念:知识变现。如果不仔细研究,“知识变现”这个词汇看起来没什么毛病。从理论上讲,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想办法通过知识去变现。假如你是一个白领,通过读一个更高的学位找到薪资更高的工作,算不算知识变现?假如在古代,你的家族有所谓“传男不传女”的秘方,算不算知识变现?所以,“知识变现”根本不是新现象,它一直就在那里。但其实,知识本身的变现能力不是很强,甚至从大趋势来看,知识的变现能力正趋近于零。
那么,真正能够变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是“认知差异”。人与人的认知差异是巨大的,甚至大到好像物种之间差异的地步。在生活中,经常有人拿类似“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表述四处刷存在感,而这本身很可能就是巨大认知差异的表现。因为他们不知道,事实上“知道”本身的作用不大,真正起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的认知”或者“比别人更有深度的认知”,也就是“升级过的认知”,“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
能实现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工具是什么呢?行动中的思考。事实上,“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的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特别多。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若非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总结来了,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