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方块字

读毕飞宇的《平原》,深深地陶醉在这种质朴却又充满诗性的语言风格中。其中有一些比喻,形象,直观,贴切,极具魔力。

“这是一个无比晴朗的黄昏,西天上烧着晚霞,一片绚烂。天很低,晚霞仿佛搁在大地上,嫩嫩的夕阳像一个蛋黄,娇气得很,一惹它,它就要散。”

“庄稼人最要紧的事情是把自己的身子骨泡在汗水里,用盐腌过了,腌成咸肉,这才硬挣,这才有嚼头。鲜肉有什么用?软塌塌的只配烧豆腐。”

“俗话说得好,‘饱吹笛子饿吹箫’,一语道破了笛子和箫的区别。箫是凄凉的,它千回百转,哀伤,幽怨,不如意,一脑门子心思,是吃不饱肚子的穷酸秀才们喊冤的方式,自艾自怜了。笛子不一样,笛子饱满,激越,悠扬,有充沛的吐气,体现出酒足饭饱的气象,荡气回肠。”

“这时的夕阳刚刚落山,夕阳漂浮在河的西侧。整条小河都被太阳染得通红,是那种壮观却又凄凉的红,很妖。”

尤喜这一个妖字,如同躺着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红妆妖娆,黑发如瀑布散开,眼神热烈温暖又忧伤,默默凝望着来人。

这样的句子在毕飞宇的笔下信手拈来,随时都会读到莞尔。不由惊叹我们的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普普通通的方块字组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意象,简直是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山的崔巍,水的荡漾,平原的壮阔,人性的复杂,神思的裂变,尽显其中。

问题来了,一样的方块字,为什么在我的笔下就失去了魔力,产生不了火花四射光怪陆离的化学反应呢?满满一车方块字挤挤挨挨,等待着通往目的地去排列组合再生。我这个司机,急得团团转,找不到方向盘。

方向盘在哪里呢?容我再去书里找一找,找一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