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一面遮蔽了看不见的一面。正如别人所说,我们看得见远处梦想的荣耀,却看不见身旁温暖的守候;看得见山顶的壮阔,却看不见脚下的坦途……
我们总说眼见为实,却不知道我们看到只是一部分,那看不见才是看得见背后发生真正的原因,蕴含极大的机遇。
1、看得见需求与看不见的需求
前天文章《黄金思维圈:迅速看透用户调研》,目的是为了探索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是否匹配,差距在哪?如果说用户需求是一条污水河,通过调研得到的往往是河流下游的东西,即”看得见的需求”。通常是一些困扰用户的问题、用户自己能设想到的功能等。河流中的污水总是源源不断的,我们必须想办法找到源头,即获得”未意识到的需求”以及”看不见的需求”。
无意识的通过产品人员对实际工作场景的感同身受后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看不见的需求是指产品人员对业务的深入理解以及用户的心理去构想出用户没法想象到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调研后需要归纳总结并且大胆地提出设想,再不断去进行实践与验证。而且研究用户的想法可以让产品人员理解用户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需求,基于什么样的业务与心理前提,这样的需求值不值得回应等,对需求的分析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2、看得见设计与看不见的设计
万维钢老师与李笑来老师得到订阅专栏,看得见的设计是两者专栏都是199,一个叫《精英日课》,一个叫《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虽然名称不一样,但都是讲认知方面的内容。我们所看到的不同是,李笑来老师一周更新一篇主文,其余时间用来与用户互动。万维钢老师是每天更新主文,有时回答用户问题。
由表及里,由外到内,你会发现栏目那些看不见的设计。比如:
1)内容更新频率之间存在巨大的机会成本
一周更新1篇主文和一周更新7篇主文,两者工作量差7倍。这就意味着李笑来老师在完成得到专栏内容撰写后,将有更多时间参加各种活,做他的新生大学社群,做线下推广活动。这样通过不同的品牌露出,让李笑来老师时间复利效应差别更大。
2)内容生产方式的差别
李笑来老师专栏用了三天时间与用户互动,为了鼓励用户参与互动,甚至专门拿出一天公布获奖用户。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节约更新时间,节省精力投入
第二、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活跃社群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一些活跃用户在社群中获得认同感 。
第三、互动带来的社群之间、与笑来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纽带关系。象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象盟友,又比粉丝更亲。品牌影响力更为厚重 ,于是李笑来品牌影响越来越广,受益的人越来越多。
想到这,象是突然明白了李笑来老师所说的关于时间的复利效应。刚开始,你成长的很慢,你甚至感觉不到成长,但时间越往后,复利效应越来越明显 ,将产生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回报。
3、看得见的风光与看不见的艰辛
彭小六从打赏1块到一天收入10万,行程走了8个月
spenser的写作课两天卖了200W,好眼红!
杨坤龙的运营课一天就买了5000分,好厉害!
当看见一个一个大咖变现,赚大钱,你看到的只是他们的风光。那不为人知背后的艰辛,但凡你了解他们一丁点的故事,才会明白,他们今天的一切都是通过努力一点一点积攒而来。
如彭小六,从2015年1月30日在境书上发表第一篇书评开始,彭小六默默坚持了40周,每周阅读一本书,并且写一篇书评。后来加入十点读书和战隼老师100天的阅读训练
前段时间看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书中说到了学习临界知识能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那些看不见的设计正是我们发现复杂事物后面简单规律的前提,只有能从表面看得见设计发现系统不为人知的看不见设计,我们才有可能发现这简单规律如何影响了问题的发生、发展的。
猎豹CEO愽盛最近发的一篇关于认知的文章,把认知分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95%的人都处在这个状态,这才是最可怕的。通常,我们看得见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却看不见海平面以下80%的部分;看得见自己的影子, 却看不见真实的自己……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才最为影响我们,我们的人生就是不停的探索这些不知道,发现这些看不见的设计及底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