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接续:
4月8日,在穷游的旅途中,长涂巴士是不可避免的。冗长的颠簸,唯一相伴的只有胸口上那条让人无法自由喘息的“带子”。眼皮数不清的机械式的开合着,早已习惯身边变换的面孔。事实上,即使相同也并不重要。为什么一定要来?因为“尼采”曾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那与我而言呢?我还没找的答案时,就迎来了那句让人措手不及的:“欢迎来到<布拉格>”,这句话的“可信度”着实值得考量。
抱着怀疑的态度,拖着半梦半醒的驱壳,走在电影情节中似曾相识的街道。过分的期待和影响心情的阴天,初见<布拉格>没有醉人的风光,只有习以为常的“陌生感”。唯一一丝熟悉的感觉,便是那由石块拼接而成,前往住处的必经之路。它似乎让我看到了坐在<赫尔辛基>街角的那个“身影”,嘴角略带讽刺的上扬。
见到帅气的房东,脑补花痴的我,各种前言不搭后语。“暖男”详细的介绍了各处景点儿和美食,我总是很愿意听取这样的建议。分开后,便一路问找到了那家他口中的当地餐厅,点了“牛肉沙拉”和“红鹿肉配捷克饺子”。记得上菜时,我还抱着质疑的态度问:“饺子在哪里?”服务生指着几片像面包一样的东西说:“这就是啊。”我不敢置信的看着,服务生特意详细解说了它的制作方法,已打消我的顾虑。这是由土豆、面、蘑菇一起揉成长条状,然后蒸熟,最后像切面包一样的切开。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是菜品中含“酒精”,于我而言只敢尝一小口,相信如果没有“酒精”味道应该更好吧。
吃完闲散溜达到<列侬墙>,从1980年起至1988年,从涂鸦和披头士歌词到群众发泄,原本普通的墙,因历史而变得意义非凡。如今,这里又有了新的“使命”,那便是青年人理想和爱的象征。似乎过了“所谓的年纪”,并没有引起共鸣,因此不愿片刻驻足。
顺着走到<查理大桥>,恕我直言,直到踏上桥,都感觉十分一般。据了解,它始建于14世纪,重要的意义便在于<捷克>历代国王加冕游行都必经此路。如今前行的路两侧,被街头艺人和持证照的画家占据,其中偶尔穿插着一两个乞讨的身影,身边标配一只可爱的狗。这样的“混搭”,似乎提醒着所有人,“理想与现实”只在一步之内,“套路”雕琢着每一步,让人不会失了“乐趣”。这样生动的近景后,三十尊静态石像不时的会被“游客们”爱抚,因为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来一生的幸福。而痴痴的人群中,一个例外的身影,半倚着桥围正欣赏着他们用心抚摸石像时,饱含期待的神色。可好久不长便厌倦了,于是将眼光投向远方,看着逐渐暗下的天空,与远处城堡的灯火交替照亮的这个世界,才微微嗅到<布拉格>的清香。
桥头“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老城桥塔>,上雕刻着保藏某种魔力和权力的无论从哪边念都一样的“咒语”,朝着<老城广场>的方向。让神秘感逐渐蔓延整个城市,慢慢在思想中站稳脚跟。广场一侧的<天文钟>建于1410年,至今仍走时准确。每天中午12点时,十二尊耶酥门徒都会从钟上的空洞依次现身。如此精美的艺术品,都标配一段令人惋惜的故事。据说当时的统治者为了不让制造者再造出更超越此“作品”的时钟,不惜下令弄瞎制造者的双眼。伤心欲绝的制作者含恨跳入<天文钟>,结束了生命。莫名的悲凉感,充斥在空气中,和周围由于“复活节”临近,而喧嚣的节日气息产生了极大地反差。集市热闹的似乎能感染周遭的一切,但热闹始终还是他们的,看热闹的只能干看着。
识趣的重返桥上,街头的艺人的旋律,让人驻足。投向远方的目光里,被灯火微微照亮的景观占据。思绪莫名其妙的被那句来自《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台词占据,“无论什么样的日子,没能陪你度过,是我最大的遗憾,只要你好,就算我们永远不再见,也好。”祝好,我的朋友,这里只让我想起了“你”。
后文预告:<伏尔塔瓦河>丘陵上的祝福。
更新时间改为:每周一上午10点前
分享日改为:每周六
版权所有:转载须知
作者(原创):LionRui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