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和我聊起了她的两岁的女儿,小宝贝春节前每次还只会说一、两个字,现在,只两三个月的时间,能一下说出好几句长句,变化之大令人惊奇,我问:孩子学会说话是父母教的吗?同事答:我觉得不是。
是啊,每个人都是本性自足,有与生俱来的能量,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天才,他们从刚出生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每一个婴儿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他们学习的都是人生中最难最难的任务,比如说话和走路。他们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看着、听着周围的人说话,而在某一个合适的时间,其语言就会喷薄而出。这个时期的孩子无需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学走路的时候,摔倒了,爬起来还要继续走,这样跌跌撞撞的前行,无数次的摔倒就会有无数次的重新开始,处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他们从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面子。
可是又是什么让这些拥有生机勃勃的求知欲的孩子变得畏手畏脚了呢?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当孩子们长大一点,他们懂得可能会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招致父母的批评时,他们就会放弃一些探索,想办法证明自己的优秀,以博得父母的赞赏,他们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甚至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就会放弃一些学习的机会,他们从刚刚开始时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变成了固定性思维模式。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们作为父母,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改变孩子的行为,你的批评和打压的语言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导航,会让孩子不如你现在的样子。你的批评和限制会引导孩子走向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会变得惧怕困难,驻足不前,不敢尝试新的学习,只关心自己的对错,如果尝试努力,失败了会让他们感到很没有面子,他们所做的只是证明自己现在的聪明和天赋,他们贬低自己的价值,觉得努力中哪怕1%的失败都会让自己无地可容,因为当下的完美更重要。
除了批评和打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孩子保持与生俱来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1.要多鼓励、赞美孩子。就事论事,而不是贬低孩子的人格。因为鼓励和赞美能够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而批评、指责、打压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最终的结果都是伤害孩子。
2.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说1000遍都不如做1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要学会聆听、学会自律。想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3.学会用心去陪伴孩子。用心的陪伴就是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有句话叫“孩子多大我多大”,当你完全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就会成为真正的朋友,成为你一生的朋友。我们一生可以交到各种各样的真心相待的朋友,作为自己养育的孩子,为什么不去努力成为他的朋友,让他也成为我们的朋友呢?父母居高临下的陪伴等于在指挥、在打压,根本走进孩子的内心,带来的也只有反作用,那就是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4.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如果和爱人的关系和谐了,就会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生长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就如鱼儿生活在资源丰富的江、河、湖泊。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已经不再是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目标,精神需求却显得日益重要,在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里,孩子才能够自由自在畅游其中,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而健康成长。
5.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是借由你来到这个世界的,却不属于你。作为父母,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时张开温暖的怀抱、在孩子远航归来时成为随时可以停泊的港湾。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摆脱固定型思维模式,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学会通过努力不断攀登他人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