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柳村,市区北十七公里。关于村名由来,据寿光村志记载:田氏族谱考释:先祖于明洪武二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寿邑城东北30里,与刘氏同徙而居,立村谓田刘庄。越数载,刘氏迁,“柳”即“兆兴旺发达之意”,村名遂改称田柳庄……清嘉庆《寿光县志》记载的村名是田刘庄,民国《寿光县志》记载的是田柳庄。由此可见,由“田刘庄”改为“田柳庄”的大体年代应该是在清末民初吧?
田柳村,寿北门户,扼守羊临路。抗日战争时期是各方势力争夺之地,几易其手。闻名寿光的“田柳战役”就发生在田柳村,现在在田柳村的村后,还残留着一段围子墙,走近这段残墙,我依稀还能感受到抗日的烽火和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寿光的文史专家、学者、教授可以深入挖掘这段历史,公平公正的论述这段历史。抗战是抗战,内战是内战。全力逢迎和全盘否定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除了围子墙,还有古槐,这三株古槐可以说是田柳村的“镇宅之宝”,一个村庄有没有故事,有没有底蕴,关键还是要有实物作支撑,比如,老屋,老树,老井,老庙……
有了老物件,各种故事,传说,传奇,才有依附,才有载体。比如田柳村,这三株古树就是历史的见证,有传承,有文化,有底蕴……这样的村子才有味道。在田柳村的采风过程中,我曾对围观的村民说:“有三棵古槐的村子很少,你们田柳村了不得!”
往往有故事,有底蕴村子,村民的整体素质也是比较高的,比如,我们在寻访围子墙的过程中遇到的路北大院的七八个人,很是热心,热情,淳朴……临别时还把我们送到了大门口。热情,淳朴不是装出来的……再比如,我在村内寻找古槐的具体位置时,经我讨扰的村民都很配合,素质不是一般的高!特别是田胜荣先生。
这次说是采风田柳村,但主要的任务还是田忠大哥家的喜事,说是去帮忙,能有什么活干?主要还是凑热闹,沾喜气,吃吃喝喝。喜主田忠经营着一家汽修厂,凭着实在、厚道,生意做的红红火火。由此可见,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