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贺知章, 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形象差的太远了

最近一口气读完了《长安十二时辰》,觉得结构紧凑、情节生动、一气呵成, 只是结尾稍微让人有点遗憾。比较有意思的设定就是讲故事背景放在了唐朝开元年间的长安城。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出现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贺监,是我们从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就熟知的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在这本书中,贺知章的形象垂垂老矣,已经八十多岁了。老成持重,表面畏手畏脚,实则运筹帷幄深谋远虑。

那么历史中真实的贺知章是什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关键字来了解他。

一,狂

贺知章被称为诗狂, 主要起源于史书上的记载:“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可知贺知章性格洒脱不羁, 晚年更甚。 在大唐年间熠熠生辉的诗人当中,身处大气开放的文化氛围中,能得到一个“狂”的称谓,足见他的特别。

很难想象这样的洒脱狂放之人会像书中写的那样畏手畏脚,被朝堂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掣肘。要知道,“四明狂客”这个称号正是贺知章晚年自封的。

插句题外话,书中的徐宾死前写在墙上的字“四”“日”,本来是很好的情节线索,硬生生在结尾被亲王忽视了,没有任何解释,和结局也毫无关联。

二,酒

《长安十二时辰》中情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贺知章听到了焦遂的死讯而卧病不起。焦遂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是贺知章的至交酒友。

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饮中八仙歌》, 描绘了当时著名的“酒中八仙人”。毫无疑问,“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肯定名列其中,我们的诗狂贺知章和焦遂也赫赫在列。

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八位“酒仙”喝酒时的状态, 既写出了醉趣, 也展现了八仙人的乐观放达。其种对贺知章的描述就在诗的第一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形容醉态,骑马晃晃悠悠像坐船一样,眼花可能是醉眼朦胧加上年老的原因,摇摇晃晃掉到井底,索性在水中睡一觉(可见井水很浅)。

《红楼梦》中有湘云醉卧芍药荫, 尽显女儿娇憨之态, 而贺知章堂堂贺监醉卧井底,也是出了一段佳话。

三,才

贺知章是古代才子中为数不多的仕途得意,一生顺风顺水的人之一。他既是有名的大诗人,写得一手好字。又是状元,做过一系列的朝廷高官, 官至工部侍郎,后来是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贺监的名字也就是从此而来。所以《长安十二时辰》中描写的贺知章为太子殚精竭虑,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但是,这里想要着重强调的,是贺知章的识人之才。 他是第一个称呼李白为“谪仙人”的人,也是他发现了李白的才华,并向皇帝推荐, 否则,我们可能也读不到著名的高力士脱靴的故事。

而贺知章邀请李白喝酒,发现没有带钱,用金饰龟袋换酒钱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

后来李白怀念贺知章,作了《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诗

贺知章的诗人身份是我们最熟悉的, 他的诗共流传下来20首,风格清新通俗,颇有洒脱之风。其中《回乡偶书》和《咏柳》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好玩儿的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描写到贺知章在长安的宅邸,特意强调贺知章喜欢柳树,因此宅前种有大片大片的柳树,可能是因为其著名的《咏柳》, 稍微显得有些刻意。当然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是推动情节的重要线索哦。

原创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银杏拜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家人们,晚上好! 总感觉天天都忙忙碌碌,每天都是在疲于赶的过程当中,总有忙不完的事情。不过这样也好,至少生活是非常...
    阳光温温阅读 391评论 0 3
  • 谈钱很俗气,不谈钱更俗气,谈情会让人生气。 富人喜欢谈论金钱,他们的话题都是围绕金钱而展开,如:如何增加持续性的收...
    yangxia阅读 1,442评论 0 1
  • 当他快绝望时候, 打开最后一道门 、 阳光射向他的眼 欲望冲动他的心 求生刺激他的腿 时间断了他的命
    又是一秋阅读 230评论 0 0
  • 想念着一个遥远的会发光的人 每当空下来 此刻 累到虚脱时 想要拨出的电话 酝酿了无数措辞 还是选择了放弃 想要发...
    四月瓶阅读 2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