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能否缓解我们的焦虑?


上周日,去FT市区参加了一场英语辩论赛,辩题是“知识付费能不能缓解我们的焦虑”。当然我不是辩手,只是一名观众。从住的郊区到市区的活动地点,要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还得换乘半个小时地铁。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跑那么远,去看一场辩论赛。

当然,在这场辩论赛之前的一天,也就是前天周六,我还去市区参加了一个读书活动,认识了一些同样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儿。

出发前碰到同事,我说要去市区,她们摇摇头说,太远了,坐车累,宁愿宅着也不愿出门。

深有同感。

我们常驻郊区,偏居一隅,出行一趟往返市区,真真也是不容易,尤其对于有点晕车的人。我喜欢郊区充满自然气息的幽静环境,树木葱郁,凉风习习,悠哉悠哉行走在街旁的花草树木中也能惊喜地闻到森林般的清新味道。

我们享受那种静谧地舒服自在的感觉,但我又常常在想,要是我们常驻市区上班就好了。虽然闹市嘈杂、交通拥堵,人流拥挤,但市区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呀,各种学习资源呀,可以很便利的去参加各种社交和学习活动,提升自己,还可以认识各行各业的不一样的有趣的人,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交际圈,多么有趣。

在地铁出口,碰到某大型英语培训机构的推销员,停下来闲聊了一小会儿。我问他,DP那边有机构可以去上课吗?他回答说没有。为什么呢?他说大型的培训机构都不会设在那边,地方太偏了。看,好资源都会嫌弃偏僻的地方。他们都扎根在市区,那里有源源不断的大量人群,各式各样的人脉网络,纵横交错的社交链接。

走出地铁口,忽然涌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我们习惯在偏居一隅之地自娱自乐,又或宅办公室迷失在加班中。地方偏僻,出行不便,常常成为我们选择宅着,选择在这个一亩三分之地悠哉悠哉的借口,我们因此错过了多少提升自己的机会?错过了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体验?我们不曾警觉到外界江湖的刀光剑影,那些在闹市里行色匆匆的拥挤人儿,都在紧凑的忙碌生活节奏里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添砖加瓦。

感谢那些知识付费平台,我开始有意识地去选择改变,选择更多地走出去,更多的去认识这座年轻的城市和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

那些知识付费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服务,它们很好的解决了我常常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怎么去提升自己的疑惑,也很好的弥补了我只读文学作品的局限。

开通一些知识付费平台的VIP会员后,我开始很认真的一本一本听书,一节一节听不一样的课程,并且认真的去做读书笔记,听课笔记。我开悟般的意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和很多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

很多人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我觉得,只要心里动了这个念头,明确了一个目标和你要改变的方向,你只要能意识地坚持去做,它就能很快成为你的习惯。认真坚持读书、听书,完善知识结构,并结合书中所学不断去练习、去实践,是当下的我时间分配的重心。毕竟,头脑空空很久了,真的很想知道知识渊博是怎样一种体验。

迷茫阶段,无它,唯有狠狠读书。

袁老师说,他在事业的低谷期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沉下来读书,一本一本的读,三年时间读了1000多本书。他现在成为签约讲师,慢慢一定也会有他自己的听众群体或者说追随者。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埃米尼亚·伊贝拉所著的《能力陷阱》里有很多触动到我的点,我选择改变很多得益于此,它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你看,知识付费,只要你坚持去学习了你所付费的知识,是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它会让你目标更清晰,让你会朝着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目标去改变,去迈步。

说回辩论赛,“知识付费能不能缓解我们的焦虑”?

我一直还蛮喜欢看辩论赛,奇葩说这档辩论节目,我追了六季,一路追来,一期不落。每次看奇葩说,我总会被不同持方不同角度的观点说的左右摇摆,感叹知识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也深深的觉知到了自己的无知程度与知识匮乏。在无比羡慕那些辩手才华的同时,也常常暗下决心好好读书,一天比一天更渊博,修的满腹才华。就像奇葩说辩手杨奇函说的,他每天都要问自己一遍,你今天更渊博了吗?并且每天都会努力的去学习,去让自己每一天都变得更加渊博一点点。

辩论场地的布置有点像教室。我很快的签完到,就坐在观众排的前排坐下来等着,参加的人陆陆续续到来。主持人说,还缺一位辩手。我刚好坐其中一位辩手Koby后方,Koby问我说,要不你来试试吧。我的第一反应,不不不,我第一次参加这个辩论活动,没有任何准备,英语也很久不怎么说了,生疏了些,可能不太应付的来。我没有勇气说YES,有着深深的自我怀疑与否定。问到另一位女孩的时候,她很爽快的答应了,说很愿意试一试。某个瞬间,看着六位选手坐在辩手席上紧张的交流讨论准备辩题陈述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好像错过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陷入到了能力陷阱里。《能力陷阱》告诉我们,不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儿,要不断的去尝试,去挑战,去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比如经常发表意见和观点,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参与演讲,社交等等等等。

所以,你看,多读书是多么的有必要,书读的多一些,自我反省的能力都提升了。反省过后,依然是一番自我激励,沉下心来认真地坚持听书,看书,读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然后大胆的去尝试,去实践、去刻意练习。所以,你看,读书和实践还是两回事,吸取完书里的精华后,去实践、去刻意练习,如此往复,才能真的让你成为书中那样的人。

辩论正式开始前,观众投票环节,我选择了正方,知识付费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忽然,我又想起上期的奇葩说,有位辩手说罗振宇老师做知识付费。罗振宇老师纠正说,不是知识付费,是知识服务,没有知识付费的说法,获取知识服务本来就应该付费啊。就像餐饮业,你去买油条、买早餐,你不会说早餐付费一样,因为你买早餐、买油条就是要付费的啊。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在我看来,现阶段很火的知识付费,或者说知识服务,通过便捷的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多渠道的丰富多彩的各种书籍、知识与理论。我们可以很便捷的去搜寻去获取我们想要学习的知识,我们想要弥补的不足,不断的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是由于我们的无知、我们的比较造成的。通过知识服务,我们可以不断的去学习,去弥补我们的无知,去弥补我们由于比较造成的差距,从而在过程中慢慢缓解我们自身的焦虑。

如果没有这些便捷的知识服务平台,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或者说根本不知道,也不可能获得如此丰富和系统的知识学习。那些名师的课程、那些名校的课程和知识体系我们也无从获得。而现在,我们不用去美国、去英国,不用去清华、去北大,用相比而言少很多的费用,就可以在知识服务平台上轻松便捷的去学习那些名校名师的知识与经验输出。更不用说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那些名校师从那些名师。所以,这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儿。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听书也成了很多人选择读书的一种方式。一本本厚薄不一的书,经由讲述人浓缩成一个个几十分钟的音频或视频输出全书精华。而经由听书知晓一本书的大致框架、脉络和精华部分,听书人也可以快速的去理解一本书。听过一遍或几遍之后,再看纸质书或电子书全本,阅读速度也可以快很多。很适合忙碌的现代人。

在这些知识服务平台上,只要我们想,我们就可以不限时间、地点地随心所欲淋漓尽致的学我们所想学的东西。多酷。

如此,只要我们坚持,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辩论赛以全英文的方式进行的,六位辩手基本也都是临场准备的多,看得出来大家都没有提前做准备。但就像主持人说的,重在参与,就把它当作游戏一样的去参与,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他们个个都很厉害,外语能力不错,有胆量,有勇气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无论输赢,他们每一位辩手都是自己的赢家。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将书中所学用于现实,书中学到的东西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

愿我们所有人,通过读书,最终都能遇见那个越来越好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