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有一句话:“育儿是世界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
前几年一直是太太在带孩子,我因异地工作、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回家,基本都是利用这有限的几天带孩子出去游玩、或短训班式的突击学点东西。可从今年9月份孩子到北京上学,我也调到北京工作,开始肩负起照料孩子生活、更要辅导他们学习的重任。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考试成绩优秀,所以每天不遗余力的在孩子耳朵边不停的催促:快去写作业!先把作业写完再玩儿…
学校的老师为了保证孩子校外不放松学习,也把作业同时安排给了家长,让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甚至要在孩子作业上签字,以保证家长对孩子的监督。
我家孩子九月份上了一年级,第一个月作业还不多,应该是一个过渡期,我除了陪孩子完成作业之外、还能给孩子有针对性的补一下英语。但是从十月份开始作业开始增加了,每个老师都留了一点点作业,包括体育老师提醒孩子要进行体质达标测试、要求孩子在家练跳绳,孩子还参了校足球队、教练也要求每天要在家动动球。。。积少成多,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孩子已经连续两天到晚上9点作业还没做完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做我额外给孩子增加的任务了!我果断的决定该睡觉了,作业写不完就写不完!这时候孩子的睡眠要保证,我和孩子说我会和老师解释的,这才让绰绰不安的孩子去睡觉。幸好老师根据情况调整了作业量,又把校外大块的时间留给了孩子。
老师留的作业少了,作为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减少,但这并不代表着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降低了,也不代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降低。我认为作为有责任的家长,更应该在老师留给孩子的自由调配的时间范围之内,有针对性给孩子安排相关学习辅导。
老师是一个班三十多个学生的老师,而我们却是孩子的唯一的父母,我们应该比老师更清楚地认识和知道自己的孩子优缺点,与老师配合一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老师的职责传统上说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我认为更主要在知识传授和教孩子学习各种社会规则的上。孩子的个性培养、特长发展,却主要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单独辅导。
关于写作业,有的家长很负责任,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在那里真的认认真真的陪着,孩子稍一走神就马上提醒孩子、甚至训斥孩子。特别是遇到孩子不理解、不知道该怎么写的时候,家长很快控制不住自己焦躁的情绪、站在成年人的知识水平上,对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训斥:怎么讲了几遍了、连这个你怎么都不懂?!。。。时间越晚、家长和孩子都越焦虑、写作业成了一件痛苦的煎熬…
也有的家长忙不过来,孩子自己写就行,写什么样随便。当然也有孩子,自学能力较强、不需要家长盯着,自己就能完成的很好。我对面的邻居家二年级的孩子与爷爷一起住,爷爷只需要提醒一下学习的时间到了,马上就自己去学习了,这就是一个正面典型。
当然,还有真正负责人的家长,会耐性的陪着孩子写作业,并且认真的给孩子讲解,让孩子觉得放心和有安全感。
我的方法则是把写作业做成一种娱乐活动,让哥俩写完,相互检查。而且每个人都有头衔:宝宝认字多、是语文老师,贝贝拼音好、是拼音老师,我是英语老师,妈妈是诵读老师。(我都不知道宝宝怎么在没有我们特意教他俩认字的情况下、认识那么多的字)
每天作业之外,永远要会教永智三个生字。永远让我准备了一些字卡教永智认字,然后他用来考永智。读拼音的时候,永智就会听着宝宝的发音,随时纠正。永远是个好老师,但不是好学生,永智纠正的他发音的时候,他总是很恼火。他们自己还采用英语“一起小学生”APP中“GOOD/GREAT/PERFECT"相互评分。。。学习起来兴高采烈、乐此不疲,学习变成了游戏,晚上我不得不定闹铃在8:20,提醒他们学习时间结束了,该去洗漱、准备睡觉。。。
这种以教为学的方式,既给兄弟俩的学习增加了趣味性,以教为学也符合翻转课堂的原理。平时他俩有问题的时候,我总是让他哥俩先互相咨询一下,解决不了,我才介入。
平时不论学习、写作业、还是看电视、玩ipad游戏,我都是和他俩约定好,定闹铃20分钟一个单元,时间已到就停止(打游戏除外、可以打完这一关再关机),这个习惯已经培养了两年多,现在执行的很好,我们都遵守约定。这样能保证孩子的专注力。在学校或写作业时有时开小差或玩别的东西,我就提问:“你们的校风是什么?”“专心的学习、痛快的游玩!”然后把注意力转回来。
前几天又了解到莱特纳记忆系统,结合遗忘曲线,使用闪卡来帮助孩子加速学习,把时间花在他们需要强化的薄弱知识点上,而不是不分轻重缓急的教条的去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我于是把他们学习的卡片整理了一下,分成“每天、隔天、每周、每月“几个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复习,加强记忆。
我想老师更希望有针对性的给孩子给留作业、做辅导,以提高成绩,只是目前大班式教学老师做不到,这就需要家长去做这件事。找到自己的孩子长出和短处,让孩子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发挥更高的效率。让孩子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建立孩子自信心,孩子才有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的补足孩子的不足,让孩子全面平衡发展,是作为一个家长更应该做的。
陪孩子长大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让吃饱穿暖、按时完成作业、多报几个课外辅导班,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孩子尽早脱离万事找爸妈的依赖心理、具备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真的想: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成长过程,孩子每天的成长速度或成长率是高于我们做家长的,也许到初中我们就辅导不了孩子的作业了,那时我们作为家长就仅仅是保证孩子吃饭穿衣了么?我们每天催着孩子写作业、去学习新的知识,我们是否也同样这样要求自己了?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一起努力吧,父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