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东线上,抢票《芳华》,9.9元,很可爱的价钱。
朋友们都观了此影,不看,好象公共语言空缺一大块一一插不上嘴,别人越说越热乎,自己越听越寂寞。
没看当然是一无所知。仅靠报刊、微信平台,虏获二手有关此影的内容,怎么说都是难以解渴的。于是破了三五年未进影院的规矩。于是与林丁丁、活雷锋同呼吸共命运了一程。
那个年代太熟悉一一吵吵闹闹的革命时代。严歌苓把自己积攒的生活一一文工团里的岁月,编织成一个美丽被悲哀摧毁的故事。由冯小刚执导。
男主刘锋是个活雷锋,质朴善良,处处助人为乐,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苦活累活脏活, 唯他冲在前面。然而就是这么个“活雷锋”,听了邓丽君的歌, 却干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蠢事:因青春期萌动,对恋慕的林丁丁下黑手一一解其内衣扣。导致恋爱上的失败,政治上的“失身”一一档案上的一辈子污点。
这里面有没有必然关系?
生活中不乏这类由于青春骚动而酿成苦果的人。但据设定的男主的活雷锋形象来说,是位克己奉公的人, 似乎与解扣的事发生不了必然。做好事的人一般来说守规矩,即使做坏事,也是在做好事的基础上将好事做坏。
塑造的男主是否靠谱,在于前提的真实性。前提不真实,免不了会失真,结论就无法让观众接受。譬如员工与部门老板发生矛盾,被调往另外一个部门。这个前因后果是存在的, 如果他们没有发生矛盾,就无法解释员工调动的原因了。回到此影中,活雷锋干多了好事,忽然听得邓歌,无法克制行为,去干了件众人鄙视的所谓下流的事。这种推理有点牵强附会。一个训练有素的文艺兵,听听邓歌就冲动,那他就不是军人了。这样的前因,太过简单, 法码更是不够。
当然,男主也许是多重性格,那也得为他冲动前加戏份,创造条件,让他有犯错的可能。如果戏份不足,就显得虚像,观众就难以接受事实,不能信以为真。
因此,要使男主真实,编剧在塑造人物过程中,如能再进行合理的推敲,使人物丰满些,合情合理一些,逻辑思维更强大些,那么观众才会认可。而不是自己清楚,观众找不到北。
想必人物不到位,就会造成假象,留下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