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跃迁,我总结为:短期看学校和专业,中期看认知、终身学习能力,长期看格局和性格,与人工智能的竞争和进化伴随始终。
按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概括,决定阶层的主要有三要素:财富、权力和声望。当然,后人还加上了文化资本(衍生出所谓“鄙视链”)。传统看来,阶层跃迁有教育、市场和科技三大路径。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影响个人
注意了,以下是我们阶层晋级或个人跃迁的机会点。
你既要寻求本土化价值,又要实现全球化价值。未来只有掌握东西方两种思维的人才能够胜出。你的大脑要兼容中庸之道和创新创意。
你知道走迷宫的诀窍是什么吗?就是反着走。当你正着走时,会有诸多选择:迷路,失败,焦虑。成功人士的成功学就是教你反着走,这当然要比讲失败和迷路容易多了。可回到你自己的现实中,你还会迷路、失败和焦虑。
读书分享的效果有三层境界
最高境界是能帮人们解决问题,这是人们求之不得的;其次是能帮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至少有解决问题的线索;再次就是没能解决问题,也没提供路线图,但能给人鼓劲儿,用好听点儿的词就是“赋能”——与其沉溺于舒适区,不如保留随时离开的能力
阶层晋级倡导的三种人格
一是具有时间成本意识。穷人珍惜金钱,富人珍惜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淘便宜货,表面上看是占了便宜,其实是买了最贵的东西,因为你在便宜商品上花费的时间成本是远超普通商品的。
二是培养自我增值意识。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天才,人的能力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尤其是职业类别不断迭代更新的今天,你需要培养至少两种职业能力。
阶层晋级倡导以下三种人格
第一,学习型人格
当前,“迭代”是个热门词。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一次迭代就消灭一个产品类别、一个种群。
你当前的焦虑是,不但要比别人跑得快,还要比机器人更有创意。否则,等待你的恐怕不是阶层晋级而是阶层滑落。知识焦虑背后就是阶层焦虑,担心滑落的焦虑。
大学只有4年,但学习是终身制的。学习不是捧本书,更不是付费订阅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点对点的学习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学”是简单的学技能,而“习”则意味着要反复揣摩、思辨、求证。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便利性很容易得到,挑战的是我们“习”的能力。“习”的目的是“得道”,“得道”的目的是产生智慧,智慧是你把所有东西融会贯通之后的结果,这叫悟透。
我们还要跨界学习,要建立T型知识结构(一专多能),或π型知识结构(“斜杠青年”),甚至乐高式知识结构(不同知识的组合)。
第二,行动型人格
不要过多抱怨阶层晋级有多困难,这样会让你失去行动的能力。
你需要自我定位、预设,然后知道怎么办。未来5年,你在哪里?
你要试图建立三种人格:学习型人格、行动型人格和合作型人格。
“对于一艘没有目标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风。”以此共勉吧。
社会阶层的划分
社会分层理论以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三维度指标最具代表性,即财富和收入(经济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和声望(社会地位)。
第二,权力(政治地位)。
社会学家用“权力”一词来指代个人或者群体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不管他人是否愿意合作。研究权力不但要了解谁行使它,而且要了解谁从中受益。
一个人的权力往往与其社会关系或人脉相关,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权力通常还表现为能通过人脉关系搞定事情或人。
当今中国十大阶层
第一,通常社会学按权力、财富和声望来划分阶层
17年来,中产阶层的壮大是社会阶层变化的标志性现象。十大社会阶层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中产阶层的扩容,从2000年的11%,即9000多万人的规模,扩大到2017年的20%,即1.8亿人的规模(如果按中产家庭计算,则达到3.5亿人)。
明确自己的位置后你该怎么办
一家创业公司CEO(首席执行官)的成长经验,就是不断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认知、学习新东西的结果;此外,也是不断更新阶层参照系的结果,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结交什么样的人脉,在什么阶段提升什么能力,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
个人态度很重要。现在你的阶层位置不重要,你未来晋级的方向感、速度和加速度才重要。
小结:记住,有价值的物品的分配从来就是不平等的。挑战这种不平等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
选好你的阶层参照系。你现阶段以哪个阶层为参照?你未来5年给自己设定的阶层位置在哪里?你用什么途径才能努力够到它?这才是你个人晋级要面对的问题。
人们为什么同情《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
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愿逃离北上广了吧?有理想的年轻一代是在逃离中小城市的人际关系网!在那里逆袭的难度会远大于一线城市。
突破玻璃天花板的几种可能途径
不要抱怨阶层固化了,套用马云的句式:“不是社会阶层固化了,而是你的思维固化了。”总之,人到了一定年纪,要知道“牢骚过胜防肠断”,抱怨无用。否则,机会来了也不是你的。那些只知道抱怨的人,即使再给一次“同一条起跑线”的机遇,万马奔腾,也没有他们的机会了,他们也许也把握不住。
有时候,我们需要拿出一点儿陈胜、吴广的愣劲儿(我当然不是说蛮干)。南怀瑾先生曾说,什么人能学佛呢?绝顶聪明的人和笨人。为什么呢?绝顶聪明的人不用说,而笨人不知道别的,就知道持之以恒地修持,去下功夫,最后也能修成得道。刘震云在北大某次毕业典礼上就说过“中国需要笨人”。聪明人太多,抱怨太多,就缺少了行动的力量。这就是当下的社会困境。
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建立学习型人格、行动型人格、合作型人格,要设定你的阶层参照系,要混好你的朋友圈(包括校友圈)。同学、朋友圈都是生产力。
推荐一条沙僧法则
只要跟对人,跟对团队,也能取得真经(沙僧最多的台词就是“师傅,大师兄说得对”“大师兄,二师兄说得对”,他基本上是个老好人,但也能到西天取经)。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王者荣耀》,里面有一个道理值得大家深思:人生就是升级打怪,无非是一次次游戏结束,然后重新再来。而这期间,你搭上谁做队友是关键。所以,当不了孙悟空,当个沙和尚也不错啊!
关于算命,古人有一套方程式:生辰八字、紫薇斗数,还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样的总结。
一个古人的命运方程式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一命运方程式来自清代的《儿女英雄传》。首先,我要说明一下,封建时代的这个命运方程式早应该改写了,至少第一句应改写为“一命二运三学习”。这个方程式后面还有“十一择业与择偶”,现在这条至少也应排前五了。此外,“三风水”,风水有那么重要吗?“六名七相”,对“颜控们”来说,名字比相貌重要吗?“八敬神”,如果神能决定你的命运,敬神应该是一票否决,排第一位的呀。
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叶曼先生曾这样解读命运:命由天定,运可改变,风水即不违背自然,这些都是外部的力量,人可以决定的是自我修行。
一命。中国人不信鬼神,却大多信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所以就有了二运。运势可以变化,来运时你就要抓住了。大运是十年,小运是流年,就是本年运程(无论大运小运,你不抓住机会就是没运)。
四积阴德。多做好事叫积德,暗中做好事而不图回报叫积阴德。
五读书。读书这个位置肯定不对,尤其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古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有“知识改变命运”,而“有用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能付诸实践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都是它的变体。
八敬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条被简化为要有一颗敬畏之心,现代人缺的就是这一条。
九交贵人。少交损友,多交“贵人”。谁是你的“贵人”?可以是你的老师、你的领路人,也可以是一位萍水相逢者,无意中一句话点醒了你、让你开窍的人。“贵人”可以是业缘的,在事业上帮到你,也可以是精神缘的,在认知上点醒了你。
十养生。健康是生命之本,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不到一定年纪,我们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年轻时,当然是相信游泳和夜跑更管用。
对“一命二运三风水”方程式的补充
改变命运,社会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致地位”(achieved status),指的是经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地位。科学家、教师、医生、创业者等都是自致地位,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获得。越是现代社会,越是相信自致努力的作用,而不相信“命由天定”的说法。
聪明人早早就规划好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命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过了五十岁,能做到收放自如、进退自如。
某句电影台词说得好:“二十岁你不反叛就是没心,三十岁你还不成功就是没脑了。”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三十多岁已经做父亲的韩寒也印证了这句话。但年轻人还是需要一点拼搏精神的,需要突破僵局的莽撞力量。
读书、择业、婚嫁对个人命运的改变力度远远超过古代。更何况全球化、互联网、创业对个人阶层晋级的作用也非古人所能想象的。
未来你的运势如何
那么问题来了,你要怎么书写自己的命运方程式?
第一,要解好你的命运方程式。你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自己什么命,也不知道会碰上什么运。那就不管命运如何,不问前程,但问耕耘吧。这其中特别要注重学习的力量、择业的方向,还有婚姻的缘分。另外,还要注意寻找“贵人”,给你指点和开路的人。现在,这些变量越来越重要了。
第二,认识你自己。这个著名的“阿波罗神庙之问”,困扰人类几千年,现在轮到你了。杨振宁说过:“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太对了,偏好就有可能发展为自己的专长,有些人到30岁还不知道自己的专长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这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专长不只是擅长数理化这些学科,人可能有多达20种,甚至上百种专长,“上帝给你的潜能,你自己都不知晓”。)
第三,明确阶层晋级方向,找到有利于个人晋级的朋友圈或业界圈,树立榜样人物,当然不一定是李嘉诚、王石这些人。
成功不可复制,但并非不可学习。“一命二运三风水”的排序已经过时,现在看,终身学习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但人性是懒惰的,终身学习一定是任务导向的,即通过完成某项任务,使你某方面的知识技能得到突飞猛进。那么,靠学习实现晋级就变成了一场场不停的投入,你会投入不同的任务菜单之中,让自己停不下来。
第四,就是马上行动的能力。很多人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思前想后失去行动的能力。
行动和学习的任务导向性是一样的,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靠任务才能催动。
小结:第一,人各有命,你要发现自己,不是靠算命。所谓初心,是在实践和试错之后,才发现“哦,原来我喜欢干这个”。第二,行动、命和运交织在一起,不行动,运就不会到来,或者来了也是别人的。第三,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你必须投身到一系列任务中,靠任务带任务,不断学习,不断迭代,不断行动,走出自己的晋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