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硕放机场碰到苏E开头的网约车,说是等了5个小时才接到返程的单子,这还算是快的。慢则要等6-7个小时,现在车多,乘客少。
司机张口说话时,我没有听懂,似乎和苏州本地话很相似。虽然来苏州的时间不短了,但对苏州方言还是听不大懂。
司机师傅又切换成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他是苏北淮安人,原来淮安话也这么难懂。
这是位老师傅,上了年纪,车开得也很慢。他有些难为情地说,说不好普通话,别人听不懂。
我说,普通话说成这样就没问题了,和大家交流都能听得懂。
老师傅有两个儿子,都在苏州工作,每个儿子家有一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在幼儿园。
他们在淮安有地,也有生意做,经营了几十年的卤肉店,在当地知名度很高,老顾客也多,为了带孙儿辈,说关就关了。
“你不能不帮他们带小孩啊。要是雇人带,一是要花钱,二是带得还不放心。”
老伴每天往返两个儿子家,接送两个孩子,做两家的晚饭。两家相距有5公里左右,老伴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学校和两个儿子家之间。
老师傅自己则开个网约车,一天跑8个小时。一来闲不住,有事情做不着急,又能挣点零花钱、养老钱。
老人说了句大实话,你给他钱时可以,等你手心朝上,找他们要时,就难了。二来刮风下雨还能接送孩子。
三来比从事保安这样的工作,时间自由些。在城里待烦了,就回淮安老家待一段时间。
与老伴相比,他又算是自由的。老伴要做两家饭,接送两家的孩子,平常走不开。
“没考虑过在苏州开卤肉店吗?”能存活几十年的卤肉店,应该很有特色,就这样停下不做了,有些可惜。
“在这里开店成本就不一样了,门面就很贵。在老家,有自己的房子,工人成本也便宜。”看来他的老店生意规模不小,不是家庭式的小作坊,老两口自己做就忙得过来。
也因为有这个生意支撑,他们才有能力给两个儿子在苏州买房付了首付。
老两口都挺忙的,你能想象出来吗?60多岁的人开着网约车,在停车场等5个小时以上才等到1份派车单;而一位老妇人骑着电瓶车穿梭在人流里,匆匆忙忙买两家人的菜,做两家的饭,还要接送孩子。
老师傅说,这是责任,不能推卸。
这是大多数中国式父母朴实而又真实的想法。他们能帮孩子一把的,都会帮一把。
有的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职业,在城里又闲不住,又会想方设法寻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做,觉得自己的价值又得到了实现。
他们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