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人:别问我为何一直单身至今

1、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顺着这股潮流去了…”

这几年,新媒体很魔性地跟所有专业搭上边了,万一学的不是这一行,也会因为被工作新鲜感所吸引,然后就去了。

比如传播新闻专业,毕业后都奔着媒体单位去,大家看来看去,感兴趣的还是新媒体部了;

像管理会展专业,毕业后步入电商策划大部队。大家也没料到,什么运作都开启了新媒体项目;

在新人眼中,媒体的工作内容也自带魅力:

追星的积极性可能被转化成一篇篇10W+;

曾拜读过的生活美学变成你要收集的资料;

崇拜过的媒体大咖可能与你对接起工作了;

不知觉地被这股氛围感染,毕业生都有着一个默契——携手滚入新媒体圈。

2、

“我只看到别人说你赚了多少,没人提及你努力多久”

刚步入新媒体圈,诱人的是成功的案例:既没经验又没人脉的学生,一毕业就成创业公司CEO;在两月内某号成功50W粉,半年营收能在一线城市买别墅;零成本投入的梗引爆朋友圈,那个麻雀小号由此跃身为凤凰大号;这些数据耀眼的案例和干货帖,频密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令人误以为这个行业包含着运气成分,能把你讨巧灵感以最快的途径变现。

因为从几段项目介绍的跳读中,我们完全熟知他们的成功和现状。但那些背后的工作强度,却无法切身体会。

拿最普通的内容号历程来讲,体会不到的强度是这样的:

最初独自做内容,写稿和改稿会占据你的大部分时间;

当有了写手资源,选题和盘活稿件会占据了你的大部分时间;

当成长为大号了,媒介资源和人脉梳理湖占据了你的大部分时间;

终于有了投资人,面谈和方案的筹备会占据你的大部分时间。

前阵子听业内运营说,她们的上班时间从8:00开始,到22:00结束。在她前往业内超级大号的公司拜访时,对方惊讶:哈?十点就下班,那你们混什么混。

3、

“万一效率拼不过工作量,那基本就是这个状态了”

如果说行业内的人都24小时on call,那就太绝对了。不过,生活和工作难以分开,是正常的。

以下这些事例,或许能补齐你脑中的想象:在群里看到大家正在热切讨论一个热点或某个话题,是会去关心一下的;如果你是媒介群的群主,为热场子和维护群规,是需要及时做出回复的;还有维护用户的群,维护作者的群,频密的聊天和积极的回复也是正常的;

当然也有客户突然提出了要求;发布文章突然得不到授权;明星突然公开了一个八卦热点……这便是上下班没有界限的诸多原因了。

4、

“啊,生活嘛,做不到被所有人理解的”

“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被单身魔咒附身……”

在闺蜜面前,常常因为零碎的急事无情放大家的飞机;

在父母面前,常常解释不清为什么假期跟你关系不大;

在情人眼中,你的忙碌和因此滋生的冷漠,会让人不爽;

所以,有这样流传在圈子里的恶毒真相:

之前的朋友从少联系变成没联系,

长期沦为单身是摆脱不了的魔咒。

如果你现在是非单身,

那也只是暂时的状态而已。

大家接受单身生活,也接受着荷尔蒙日渐减弱的事实。从事媒体的女生爱无能,最根本的原因是从思想层面上跃升为熟女。

聊天时对敏感话题没下限,难以表现少女的娇羞;

总是拆穿暧昧对象的套路,让所有的对话都终止;

习惯进行八爪鱼式的搜索,最后无法忍受对方的漏洞;

啃下一篇篇强观点情感文,感官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

你还能好好的谈恋爱吗,你还能好好的生活吗?能,但是需要更多的内心妥协和毅力。

这便是工作给你的锤炼。(捂着心脏)


好了,无论怎么吐槽,那都是大家万千放松方式中的其中一招。那要怎么才能更舒服地面对工作呢,我还是坚信这句话的:

但凡做出每个选择,先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其实才是最负责的。

你必须认真对待每个选择,为它付出和坚持,才有可能收获惊喜。



文 / 徒拉


作者:徒拉。喜欢找到情绪的根源,喜欢潜在角落里码字。

合作及文章转载请联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12,936评论 4 26
  • 雨,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 怎么反反复复哭个不停? 雨,你是不是做错了事情 怎么总不言语? 雨,你不要淘气 我的心都...
    艾雨甜阅读 1,202评论 1 0
  • 这么多年,真正把旅行当一生的追求的,好像只有一个徐霞客。每当完成一次旅行,应该就是完成一次思想和情感的告白。 明朝...
    壹個人説阅读 4,563评论 0 0
  • 如果谁说自己的缺点是懒,那他是把一百件事当成一件说了。挺会遮丑——这也是懒人的特长。 懒虽然只有一个字,但是会衍生...
    杨一同学阅读 2,817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