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西拉法叶的天还是亮的,从学校准备开车回家的我,突发奇想想在校园中散散步。心中杂七杂八的想法,在音乐和徐徐清风的安抚下,慢慢的散去。蓦然间,一直红色的小鸟,停留在校园的草坪上。深红色的羽毛,黑色的鸟冠,在夏天青葱的草坪上显得格外艳丽。
当我正准备掏出手机,想记录下这美丽的时刻,鸟儿展翅高飞,一眨眼,就消失在了绿树之中。我呆呆地向上望去,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打算多等一会,等鸟儿再次出现。然而,这终是徒劳。后面,鸟儿似乎确实离开了某棵树,飞跃了草坪去到另一侧的树木,但我依然错过了拍照的时机。
事已至此,我也不再停留。心想,既然错过了漂亮的小鸟,那这份从天而降的感慨和灵感我便不愿再错过。回到家后,便立刻码字。想把这份心情记录下来。
当我回到家,开始不断回味着半小时前的相遇。便开始问自己。为何一只红色的小鸟就能扰动我的内心呢?或许是因为,我平常在大自然中见惯了黄白蓝褐,艳丽的深红本是不属于我印象中的自然。如今的相遇,更像是点缀,为这一成不变的日常,增添些许光辉。
这种惊喜是无法完整地通过相机记录的。或者说,记录了之后便不再是惊喜。我的照相技术注定无法确切地记录我的感受。倘若是拍下来,最终的结果大概也不过是封存在我的电子相簿,抑或是发给好友得到些许赞美。相机大概是能平等的记录下小鸟的形貌,但存在我脑海中的惊喜,大概是偏心的,经过篡改的,是我脑中原有的意象与这份被反复回想起的刺激相结合的产物。
少即是多。人脑能拿走的东西有限。即便我想不起画面,某个词语便能让我把一个场景想象出来,即便没有照片与素材。然而,即便是认识了这一点,我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机,想要记录生活的时刻,同时责怪faceID的解锁太慢。
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对大脑产生负担,尤其是思考。而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便审美疲劳,大脑也会在多巴胺的驱使下,变得依赖手机,依赖社交媒体。被迫成为信息和多巴胺的奴隶。多而杂的信息既无美感,也无营养的刺激,但能让我乐一下。这个乐一下,但最终也会使我沦为刺激的奴隶,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
P.S.
写到这里,我这篇文章,最终似乎走到了一个有意识的问题上。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快乐与美?是分享?是记录?或者说是主动去找寻。
我自己也没有一个答案。甚至,工作过后的大脑到了一种无法控制文章走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地步。
把想法整理起来,升华,大概是写作比较有趣的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