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种过于专注自我的表现是自恋和自大。
自恋是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慕,一定程度的自恋是合理的,但如果太过就会成为一种恶习。
一个人只是希望别人爱上他,但如果别人真的爱上他了,他反而会对别人失去兴趣,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虚荣,如果一个人的虚荣到了这种境况,那么他对其他人是没有兴趣的,他关心的只是自己是否会被人爱,而不会去爱别人(这种描述并无批评的意思,只是在进行陈述,重要的是人应该去找到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太过于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只是为了提醒和便biàn宜地表达,各位读者不必纠结、沉浸在这种描述里);对其他事物他也不会有真正的兴趣,比如一个人想成为画家或作家只是因为看到别的画家或作家被人崇敬,他也想要那种崇敬,于是去发展写作和绘画技巧,结果自然会失败,因为他不是真的爱绘画和写作,而只是关心自己是否能得到别人的崇敬。
自恋的虚荣心太过时,会扼杀一切活动的乐趣,一个人如果只想钓到很多的鱼,使自己看起来是个成功者,那么他就会忽略钓鱼这项活动的过程,过程做不好的时候结果也不会好。
自恋太过是因为缺乏自信,增强自信同样有赖于培养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并能够从中获得真正快乐的成功体验。也就是说,要专注于钓鱼的过程,专注于提高钓鱼技术,其中包括寻找合适的钓鱼地点,寻找合适的鱼饵,调整放线、收线的技巧,类推到其他事物上也是这样。
想要好结果首先要确保有一个好的过程,而人的痛苦和不幸常常来自于只想要好结果却不打造好的过程,或者说不知道努力到什么程度就足够了,就称得上是好的过程。一句话可以回答,就是心无旁骛地尽人事,做到于己于他人无愧,而要做到这样,首先要有一颗公正的心,才能评判是否真的无愧,要有公正的心就不能偏私,一偏私也就不会公正。
关于自大狂,罗素先生举了拿破仑为例,这样一类人希望自己声威显赫、被人畏惧而不是被人迷恋和恋慕。为了权力,为了将人性中的某一部分最大化,必将会以失去其他东西为代价,比如健康、比如家庭、比如快乐。而如此极端地追求权力则是因为曾经遭到过分的羞辱和受屈。
很多心理问题都来自于要达成心理补偿,即曾经受过什么样的伤,就会以毕生的精力以追求弥平那种伤痕,但是越执着于自己受的伤,就会对人生中一切其他珍贵的东西视而不见。
除前述的三种不健康的追求自我实现的方式外,还有一类普遍的情形,即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不再有任何追求,只想消遣放松,只追求感官上的快乐,采用酗酒等精神麻醉的方式度日,失去所有希望,只求默默无闻。
不幸的人对自己不幸的感觉里除了觉得悲愤外,还会带着一些自豪,要说服他们改变并不容易,但正像一只尾巴被冻在冰面上的狐狸一样,如果为了自救它不得不咬断自己的尾巴,之后应该做的是让自己重新长出一条尾巴来,而不是虚弱地走向死亡。
不要陷溺在自己的不幸里,并隐以为豪,幸福是值得争取的,如果人们都能知道通往幸福的道路是什么,就没有人会主动选择不幸,抱有对幸福的期望去过人生总是不会有害的。
以上是《幸福之路》第一章的内容,大家可以对照自察,通往幸福的道路除了不要过度关注自身,学会关注外界和他人,还有其他要点,后续文章会逐一提到。
这些并不是冰冷的文字,如果大家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那么是一定要付诸行动,真的去做的,否则这些就真的只是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