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暗物质,如何识别「人类常识」?

今天读了一篇订阅的文章,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常识被称为人工智能的暗物质

因为常识是由隐含的信息组成的-人类自发地使用一组未成文的经验和经验法则,分发在一定圈层内共享、信奉。有些地方的常识是企业文化,有些地方则是民俗,这也意味着「常识」没有办法成为人类世界高度统一的行为方法论。而计算机的语言是「逻辑」,是由数学公式构成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办法准确识别主观色彩浓厚的「常识」。

文章表述,早期的研究人员试图将常识翻译成逻辑,也就是把人类常识中的所有不成文的规则都写下来,那么计算机应该能够像做算术一样用它们来推理,但这种逻辑主义是有限的。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恰好朋友分享给我一条微博,主题是「说如果哲学家有一个冰箱」

赫拉克利特:你不可能打开同一个冰箱两次。

芝诺:你根本不可能打开冰箱。

苏格拉底:最有内涵的冰箱,就是知道自己里面什么都没有的冰箱。

巴克莱:冰箱里的灯只有在你看到它的时候是亮的。

薛定谔:冰箱门关上的时候则介于亮与不亮之间。

维特根斯坦:如果冰箱不能打开,说里面有什么都没意义。

波伏娃:只有我想打开冰箱时,我开冰箱才有意义。

加缪:对于冰箱来说,最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要不要拔了自己的插头。

这种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有不同的受众,有些甚至是矛盾的,常识还能算是常识吗?

“后来计算机经历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到现在发展出一种新的方法 – COMET(简称 ‘Commononsense transformers’)将GOFAI式的符号推理与神经语言建模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扩展,形成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模式,其目的是让计算机对书面语言有一种统计学上的 "理解”。其原理是将常识推理重新想象成一个对新的输入产生可信的(即使不完美)反应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查阅庞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数据库进行密不透风的推理。”

上面这个段落我并没有很理解,感兴趣可以阅读下方参考资源(需要科学上网)。

Source from:

https://rizime.substack.com/p/f08

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20/05/computers-common-sense/61105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姓名:白京 学号17011210528 转载自腾讯科技 【嵌牛导读】面部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越来越能够准...
    23294680fe2b阅读 1,469评论 0 1
  • AI技术正成为一个新的风口,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AI越来越成为一个新的选择。拥抱AI,将使我们获得更多机会,那么如...
    AI初学汪阅读 7,620评论 0 4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7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5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7,711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