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二节框架图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有目的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品德个性,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选)

二、本质

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单选)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的认识)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法简捷性与概括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三、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1.孔子:学思行

2.儒家思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夸美纽斯: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

4.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杜威:“从做中学”的过程

6.凯洛夫: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的过程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匹配即可)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布鲁纳--结构教学理论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斯金纳---程序教学论

四、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简答,每一条也可作简答)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与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防止两种倾向

(先强调A的重要性,在强调B的重要性,然后两者联系)

防止两种:经验主义与书本主义

(二)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习内容、方向;学习方式、态度;人生、价值观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选择内容、内部加工

3.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要防止两种倾向(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赫---杜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1)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优势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促进学习知识)

3.要使知识促进智力的提升是有条件的:

(1)知识要有规律

(2)量要适当

(3)采用启发式教学

(4)因材施教

4.要防止两种倾向:

形式教育论(强调智力):洛克、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强调知识):赫尔巴特、斯宾塞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既要教知识又要教道德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有才无德、有德无才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单选)分为: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多选)

3.巩固知识: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获得反馈

口诀:激领巩运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