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吴氏石头记》。
我这个人脑回路十分奇特,有的时候思维特别发散,我因为贾宝玉想起了纳兰性德,虽然不知道二者有什么关系,大概是小时候听有些专家说的太过于离谱,说的多了,自己反而形成了条件发射。
我对纳兰性德的记忆停留在语文教科书,停留在装造夸张的狗血言情剧,停留在晋江网上数以万计的清穿小说里爱而不得的万年男二。
我以为他为情生,为情困,也为情死。
历史书上这样说的,电视剧上这样演的,连百度词条上都是这样写的。
我曾无知的把他归为柳永一个风格的词人,一辈子镜花水月,追求着梦幻泡影,追求着石火光,追求着水上泡。
直到我看到这句:“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我陷入一种困惑,一个心中只有小爱的男人,能写出这样的词?
所以,历史上的纳兰性德到底是什么样子?
01 莫名其妙的更名
纳兰性德不是他本来的名字,终其一生纳兰性德都不喜欢这个名字。
他的名字原本叫做,纳兰成德。
我想,他应该很喜欢自己以前的名字,因为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纳兰性德出身高门显贵,父亲是康熙朝大名鼎鼎的明珠,母亲是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如果他能活的久一点,他能看到自己的女婿年羹尧,如果活的再久一点,甚至能看到自己的大侄子纳兰永福与皇九子胤禟之女三格格成婚。
他用着纳兰成德这个名字舒舒服服的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青少年,这一份非常光辉的履历。
康熙十年(1671年),纳兰成德入国子监, 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康熙十一年(1672年),纳兰成德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纳兰成德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成德与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这个女子会成为他此生挚爱。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纳兰成德为避讳改名为纳兰性德。
百度百科用上述简短的一句话就这样概括了他改名字的过程,就像当年上位的圣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让他不再拥有自己原来的名字。
他是不喜欢自己的新名字的,满文名字出现了纳兰性德,而他的信札和落款的汉文名字依旧是纳兰成德,以至于学术界差点认为纳兰性德和纳兰成德是两个不同的人。
年少的纳兰性德第一次意识到皇权的可怕。
他不甘,他不愿,却又无可奈何。
02 莫名其妙的落选
百度百科这里是这样介绍纳兰性德的起步。
“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兰成德补殿试 ,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授三等侍卫 。”
是不是觉得康熙还挺器重他?
那我告诉你,没有中举或者参加科举的八旗子弟,都可以受到荫庇得个侍卫的职位,比如穷的没钱养家的鄂尔泰,比如“高考”落榜的和珅,你是否还这样看?
如果我告诉你,22岁纳兰性德就考二甲第七全国第十,是前五十名进士里惟一一位旗人,稳打稳的进翰林院,结果康熙唯独跳过他录取了所有人,你是否还觉得这是一种恩宠?
他如果顺利的进入翰林院,也许能超过明珠,也许超越不了明珠,但是肯定比当一个侍卫更有作为。
当年和他一起站岗的还有发小曹寅,但是,他是汉人包衣出身。
时人隐晦表示,这是圣主康熙的个人意思,一点都厚道。
纳兰性德低调,诚恳,老实,具备父亲明珠不具备的所有优点,他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史学家也不知道他错在哪里,我们更不知道他错在哪里。你甚至不能说康熙是为了打压明珠,要知道那段时间是康熙最为倚重明珠的时候。
不是自己的错误落到这步田地是痛苦的。而找不到什么原因落到这步田地更是痛苦的。如果说改名字让纳兰性德见识到了皇权的霸道,那么此刻,他是彻底见识到了皇权的残酷,他的抱负他的壮志就这样被康熙一念之间碾压的灰飞烟灭。
曹寅后来写诗回忆起自己这位发小,说他找的好看,有才,最后的诗句写的也很悲凉,他说,我们一起当侍卫时,受尽了权贵的白眼与欺负。
史书上清晰的记载了纳兰性德的痛苦,他的诗词也明确的记载了自己的绝望。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03 莫名其妙的婚姻
一个人如果仕途不顺,如果感情上顺遂,他还是有所慰藉的,比如早期因为养家糊口急得团团转的和珅,日子再苦再难,想想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就有奔头,他就有希望。
纳兰性德的第一段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但是又属于时下最流行的言情文学主体,先婚后爱。
卢氏出身名门,和纳兰性德门当户对,是出了名的美,“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也是出了名的有才:“长读父书,佐其四德。”
这段婚姻只存在三年,卢氏因为难产而早亡,死在纳兰性德最爱她的那一年,纳兰性德用了一辈子去怀念她。
卢氏死后,纳兰性德陷入无比的悲痛之中, 他将妻子的灵柩在寺庙停放达一年多,超过了当时亲王贝勒的停灵时间。他一有空就去寺里陪妻子,并开始出现幻觉。
《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如果一生这样过去也就算了,结果纳兰性德被迫迎来了自己第二次的婚姻。
二十六岁那年,也许是因为自己条件好,也许是因为明珠的地位实在是诱人,他不知道怎么回事,被自己的上司光禄大夫、少保、一等公坡尔盆看上了,被强行安排娶了他的女儿官氏,纳兰性德十分抗拒,甚至说厌恶与排斥,他的情史他的情诗里有卢氏,有那个有才情的沈宛,有那个传说的表妹,唯独没有官氏,这点从他悼亡爱妻的诗句中可见端倪。
《减字木兰花·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卢氏就是死了,也是他心中的月亮,官氏再好,也是一颗不能替代她的星星。这段父母强加的感情,没有想象中完美,纳兰性德最后纳了一名才女沈宛为妾,而无子无女的官氏在纳兰性德死后终其一生都被困在容若“继室”这个名号了不得解脱。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纳兰性德升任一等侍卫并随康熙帝巡幸畿甸。四月,严绳孙辞职南归,纳兰性德作《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词相送,他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他在绝笔里写尽自己无奈的一生,一世君臣,半生折磨,南北漂泊,四处奔走,宛如幻梦。 五月三十日(7月1日),纳兰性德因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他终于可以高卧在金山之上,看大江东去,伴鸟啼花落,他不再是纳兰明珠的儿子,结束了自己被权力戏弄的一生。
现在,我想聊聊为什么写纳兰性德。
其实写到这,我很难受,我想起看到的一则史料,26岁的纳兰性德有段时间甚至被迫去给康熙养马,即使是这么具有侮辱性的岗位,他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所有的马都被他饲养的膘肥体壮,康熙可以对不起他,明珠可以对不起他,时代可以对不起他,但是他要对得起他自己,安排给他的活他就诚恳的去做,穿着孔乙己的长衫老实的当一名弼马温,康熙有次巡幸西苑,随口说了一句什么,纳兰性德立刻照搬,康熙指着他的背影笑着说:“此富贵家而,乃能尔耶!"
他可是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儿子,他可是当年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是徐乾学和董讷都感叹的奇才,男人眼中的麒麟才子,女人眼中的春闺梦里人。
他不该受到这种不公正的羞辱。
我出于一种恶趣味去深挖了这一个人物,因为我一直想知道,一度被怀疑成贾宝玉原型的纳兰性德究竟是什么样子,可是看完这些史料之后我又陷入一种深深的悲哀。
我想我读懂了当年语文书上的那一阙《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空花佛事,水月道场,如果不是明珠的儿子,或许他的一生不该是这样,也不能是这样,他的一生都被困在乌衣门第,他是早逝的贾谊,他是难封的李广。
为情所苦不是他的悲剧,为权所累才是他真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