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关于认知的话题。

01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坚守筛选非教育的观点,不愿意去改变他人,因为改变他人的代价太大,且不值得的。
其实,这一切的背后的逻辑,就是认知的差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认知或思维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旦形成,很难去改变,除非自己愿意去做。
即便是愿意去做的人,也很难。
就在你在体制内工作,你想要去改变,你会发现一旦出现你进步,就会有人要拉扯你,因为你打破了评分,在这样大家都在摆烂的物理环境中,你要改变就是异类。
或者在生活中的案例:
我一个徒弟,想要在外面报名学习的课程,想要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综合能力,学点剪辑什么的,可丈夫不愿意,或者用坚决反对。她想要的改变和进步打破了现有的家庭平衡。最终她放弃了,回到原来的状态,几年都没有变化,人也缺乏了生气。
一切都在自己。
你要有决心去改变,就可以去,他人是地域,逃离可以。
不过有的人为了合群,也可能是原来的状态挺好的,就停止了自我改变。
认知是个好东西,但是,没有与行动结合起来,就会陷入到内耗、痛苦的状态。
一边想要去改变,一边又想要在舒适区活着。
02
我有一篇文章写的远离熟人圈,因为熟人圈就像一锅温吞的洗澡水,刚进去时舒服惬意,久了才发现,水温早已悄悄煮熟了你的野心。
我出了一些书,算是拿到一点结果,可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不熟悉的人,大家目的很单纯,就是把事情做成,其他都是虚假的。
在熟人圈,你一旦进步了,其他人就会懵逼,他怎么能进步,一般人是可以接受其他人的进步,是没有办法接受身边人的进步。
他们停留在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而你的改变是打破原有的平衡。
03
关于可不可以用AI写文章,这个话题不用讨论,其实说到底是认知鸿沟的问题。聊太多也没有意义,不要尝试改变陈旧的思维,因为没有这个义务,在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面前,不要谈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因为他不懂。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必争辩。
04
一定要寻求真正同频的人,不然就会特别累,因为他没有见识过。
一定要找有结果的人去沟通,因为他们大概率给你不一样的认知体验。
一旦他们的思维体系中,与你的不同频,尽快pass。他们的陈旧会影响到你的未来,随时要追求成长性思维,主动打破局限,拥抱更广阔的可能性。
水文、随笔一篇,供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