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国藩传》第6章:湘军为什么牛气
今日有事出门早,刚好本章内容多,在家读了一半,到了办公室以后在出发办事之前继续读完剩下的。外出回来以后才及时记录读书体会:
1、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曾国藩如果没有长沙之辱,就不会如此坚定一定要建立一支强悍的军队。并且他要的这支军队,要能改变大局,改变国家的命运。
2、欲成大事一定要能在大局和小节之间的取舍。哪怕不被理解,也要沉住气,管理好情绪,盯住自己的目标。湘军未完全成长起来之前,皇帝三次下旨要曾国藩去支援安徽,且也是曾国藩的亲家和师军被太平军围困的时候,但是曾国藩想到时机未成熟,还不是湘军出动的时候,拒绝出军。因此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指责。但他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非常坚定、明晰大局是什么。为了拿到结果,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
3、文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唱高调,曾国藩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他做事是非常脚踏实地的。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对事物进行精到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以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参考。正所谓:智慧愈苦而愈明。
4、曾国藩一个文人,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但是他却让强大的湘军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并且作战能力如此强悍。是因为曾国藩有很强的反思能力,就是反向思考的能力。他认真总结了绿营军为啥失败。别人失败的原因分析透彻以后,那绿营军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啥?那我就反着来,他们有的问题我们坚决不能有。很多时候其实做事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天才的想法。你只要好好总结一下别人犯了哪些错误,然后你反着来,可能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