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六报名参加阳志平老师的生日沙龙,到时阳老师会演讲关于人生周期的话题,为了准备演讲,今天他在群里向大家问了4个问题,我尝试着也思考了一下。
1、你对人生周期,是如何划分的?
7年一个周期(受李笑来老师影响),每个周期完成1~3件让自己成长的事情。
2、你当前处在人生周期哪个阶段?你觉得自己这个周期你要完成的核心任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以前从来没有人生周期的概念,前两年看了李笑来老师关于“7年就是一辈子”的文章,欣然赞同,然后接纳,阳老师今天的问题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周期这个问题,也想得更清楚了。现在处于这个周期的第1年,这个周期有两个核心任务:写作和投资。前2年不讲究任何技巧只管多写,后几年再精心提高元认知、写作技能、鉴赏能力、写书等;投资与写作结合,前两年做简单的投资笔记,投资策略学习,后面打磨投资智慧。
3、你觉得你上个周期是发展好还是不好?它如何影响了你这个周期的发展?
上个周期感觉发展得很差。一是没有人生周期这个概念,二是对自己的发展没有清晰的定位。自从学习了“7年就是一辈子”的概念以后,这种仪式感就完全不一样了,时刻在想着怎么在这7年能出一点点成果。简单地说,有了人生周期这个概念后,时间的紧迫感变得强烈多了。
4、你觉得你做些什么事情,可以帮助自己下个周期发展得更好?
- 坚持写作输出
- 向站在时间源头的人学习(如开智)
- 开阔视野和脑洞(这个还没想好要怎么做)
回答完上面几个问题,觉得自己关于“7年就是一辈子”的理解更深刻了,真如阳老师说的“好问题带来好答案”。以前我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人生用7年一段段分开来,并没有给这7年下任务,如7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但是通过这些问题,结合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这个周期自然而然地把写作和投资当成了首要任务,并且还可以具体地分配到每一年,我感觉这个周期和我的任务很搭,顿时让我信心大增。
下附一些其他同学的思考:
以前脑海里经常出现一些模凌两可的思考和问题,但是不久后就不想思考,慢慢就忘记了。以后不要让它们轻易从脑海里溜走了,可以先记录下来,或者可以尝试着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把问题弄清楚,尤其是投资中的问题。
在想上面的问题时突然想到下面关于时间的效用问题:以10000小时理论举例(并不代表我完全认同这个理论,但是是一个很好量化的指标),假如做好任何一件事所花的时间是10000小时,可你观察身边的人,你会感觉有些人用的时间短有些人用的时间长。我想这里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每天投入的时间不一样,有些人一天投入5个小时,一些人投入2个小时,第一类人,只需要大概7年的时间达到10000小时,后面的需要14年;还有一个因素是使用时间的质量,单位时间投入的注意力更多,个人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可能会差很多,所有有些人还可以将7年时间缩短到4年或3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英雄出少年,一个人精通多个领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