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章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锦,是五彩织成的衣服。絅,是禅衣。尚。是加。暗然,是韬晦不露。的然,是用意表现。风,是动。凡人行事之得失,都足以感动乎人,所以叫风。自,是由。
前面说到圣人德极其盛,但是,又不要你急急忙忙想要得到那样的声名,所以,再讲讲这声名的道理。
《诗经》说衣锦尚絅,什么意思呢,穿着锦绣的衣服,却在外面套一件朴素的禅意罩着,为什么呢,因为锦衣文采太露,所以遮盖一下,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自己而学,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学者的立心,就要如此。所以君子之为学,专务为己,是真才实学,真人真心真本事,不求人知,外面虽然尚絅,暗然韬晦,但毕竟里面有锦衣,实德、实力都在其中,自然不能藏露,所以日渐彰显。
小人的所谓“学问”呢,出发点就是动人视听,惑人心志,所以专事文饰,外面虽的然表现,但虚伪无实,里面的实德、实力却无法支撑,时间一长,他就撑不住了,所以日见消亡矣。
君子和小人在名声上的区别主要有三条:
1、君子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小人夸大其实,欺世盗名。
2、君子深藏不露,却日益彰显;小人用意表现,但时间一长就撑不住。
3、君子担心别人对自己期望太高,而小人正要无限拔高对方期望值,从中渔利。所以君子实胜于名,小人名胜于实。
这第3条至关本质。实胜于名为善,名胜于实为耻。君子的本事比名声大,小人的名声比本事大。君子时刻注意,不能让自己的名声超过本事,所以衣锦尚絅,目的在此。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立显。可与入德矣。】
君子之道,外虽淡素,但其中自有旨趣,味之而不厌,外若简略,而自有文采,灿然可观。外虽温厚浑伦,其中自有条理,井然而不乱。
淡、简、温,就是衣锦尚絅的絅,不厌而文且理,就是锦之美在其中。
知远之近。知道远处传播的,必从近处发端,在彼之是非,由于在此之得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能感人动物。知风之自。著乎外者本乎内。知微之显,有诸内者形诸外。
这是三条要注意的:
一是自身的得失,本于我心之邪正。二是隐微的去处,必然到显著的去处。三是念虑既发于中,形迹必露于外。所以君子太明白了,不去纠结外物,只务正心诚意修身治学,做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这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是推己及人,由近及远,悦近来远的道理,儒家思想原理,来来回回都这一个道理,一切都在自身,不在别人,都在内,不在外,所以一切不假外求,只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这是何等简易,何等洒脱!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这是《诗经 小雅 正月》里的一章,潜藏得虽然很深,但依旧昭然若揭。这里“孔”是“甚”,“十分”的意思。
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欲盖弥彰。儒家的一贯思想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由近及远,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里至诚,自然不勉而中。心里藏私,也会昭然若揭。
藏是藏不住的,因为欲盖弥彰。君子无所隐藏,因为至诚之心,无所需要隐藏。君子如何做到无所隐藏呢?就是慎独功夫。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在自己所独知之地,仔细省察自己,让自己念虑之动,都合乎理,没有一点疚病,方能无愧怍于心。这样才能不勉而中,无论怎么做都不会伤害他人。
人们往往因为想掩饰而欲盖弥彰,而君子却能严于隐微。这样看来,君子让人不可及之处,正在这些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慎独内省,道理简单,做起来难。怎么做呢?儒家也给了我们方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什么事遇到阻碍,首先假设是自己错了。别人对我不好,首先假设是我先对不起他。在此假设前提下仔细省察,一定能找到自己不对的地方,这样进步就快了。
我们通常的习惯是相反,一概认定是对方不对,自己全对。那我们自认已经是圣人,就没法进步了。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是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这是《诗经 大雅 抑》里的诗句。相在尔室,看你独自在屋里的时候,能否无愧于屋漏。屋漏,是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相传是神明所在。同时,西北角一般人不怎么在那儿呆着,也比较少放常用的东西,是屋子里比较深密的去处。而君子对屋漏深密处也不怠忽,也常存敬畏,没有一丝愧怍。
这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慎独功夫。所以君子的功夫,不待有所动作,便是不动的时节,已经自己敬慎了。不待言语既发,便是不言的时节,已自诚信了。
不言而信,还有一个体会。有的人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有的人是不言而信,他什么都没说,就替你做到了,做到之后,他还是什么都不说。你感谢他,他跟没事儿人一样。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这是《诗经 商颂 烈祖》的一章。奏假无言,奏,是进,进奉诚心。假,是感格,感通神明。时靡有争,肃穆无言,没有争执。
主祭者进而感格于神明之际,极其诚敬,不待有言说告戒,但凡在庙之人,皆能化之,自然没有争竞失礼者,可见有此德,就有此化。君子诚敬之德,足以感人,而人之被其德者,不待爵位赏赐,自然兴起感发,乐于为善。不待嗔怒之加,而自然畏惧,不敢为恶,有甚于鈇钺之威。
所以教化,教不如化,德成而民化。而君子唯以密为自己的慎独修身功夫,才能造于成德之地。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这是《诗经 周颂 烈文》。不显惟德,天子有不显之德。不显,就是幽深玄远,无有形迹可见。百辟,是天下的诸侯。刑,是法,效法。笃,是厚。恭,是敬。
这是接上文说,君子不赏不怒而民劝民威,其德虽足以化民,但还没有登峰造极。诗经说,天子有幽深玄远之德,无有形迹可见,而天下之诸侯,人人向慕而法则之,而不仅仅是不赏而劝,不怒而威而已。
这是有德的君子,由戒慎谨独之功,到那收敛退藏之密,其心浑然天理,念念是敬,时时是敬,但见其笃厚深潜,不可窥测,而天下诸侯百姓,自然感慕其德,服从其化,不识不知,而翕然平治。
这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正是不显之德,中和化育之能事,圣神功化之极致。
儒家的“化育”思想,正是今日企业管理思想之最前沿。企业家成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洞察机会,作出判断,制定战略,统率执行四步曲。成功之后,企业大了,自己位置高了,离基层远了,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年轻人多了。这时侯更重要的,就是化育之功,你不知道创新在哪里突破,也不知道少年英雄从哪里冒出来。但你可以创造一种化育的文化,化育的环境,化育的机制,把组织分解变小,创造更多独挡一面的小小领导人岗位,为未来育才。
企业变革,国家变革,创新,产业升级,互联网思维,都离不开“化育”二字。圣人是什么,圣人就是天下至善的超级孵化器。
【《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名,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是《诗经 大雅 皇矣》的一章:“我眷念文王之明德,深微邃密,而不大著于声色之间。”这诗也是形容不显之德,不大声武气,而自沁人心田。
孔子说,为政有本,若以大声厉色去化民,那是末道,天子要有不显之德。
《诗经》说“德輶如毛”,就说不显之德,其微妙如毛之轻。但毛虽细微,也还是有一毛在,还不是极致。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上天之事,无有声音可听,无有气臭可闻,这才是至微至妙,至高无上的境界呀!
《中庸》全书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