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德指将平等待人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强调在社会交往中尊重所有人的尊严与权利,以实现个人修养与社会公正的统一。
心无挂碍指内心不受世俗牵挂束缚的精神状态,既是佛教核心修行境界,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健康目标。出自《心经》。
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无尘”在佛教中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术语,它代表了心灵的纯净无染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知音者诚希
韩愈〔唐代〕
知音者诚希,
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
携手踏明月。
一壶歌
陆游〔宋代〕
长安市上醉春风,
乱插繁花满帽红。
看尽人间兴废事,
不曾富贵不曾穷。
“半称心”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中的一种智慧,倡导对人生保持适度满足与豁达的态度,强调不必苛求完美,接受不圆满才是生活的常态。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荷香
午睡
【宋】 裘万顷
午窗春日影悠悠,
一觉清眠万事休。
堪笑邯郸槐里梦,
痴儿到老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