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和血是中医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气可觉,血可见,人体全身到处有气,到处有血,气和血相辅相成。
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气是感觉、动能、强度、弹性,血是有形的物质,脉外为气,脉内为血。血之所以遍布全身是因为有气的推动,气比血先行六寸。
气来自于饮水和食物的精华,血来自于饮食进入小肠经消化以后生成血。肺主气,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正常人气血平衡,阳能守,阴才会归经,血才在脉里不逆流。若阳不守,血便逆流,血管如水管,里寒甚时血管会破,血出。中医认为血无止法,阳回头血即停。
中医望诊即是望气,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气绝身亡。脸上的气色反应的是内臓的状态,"望而知之谓之神",神医通过望气便已了然于胸,气还包括人的体态气韵。如果说望气是中医诊断的最高境界,那么调气就是中医治疗的最高水平了。
有了气的概念,待人接物似乎站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再局限于表象,而更加关注本质。喝茶品的是茶气,品味回味这泡茶曾经生长之地的天地气韵;与孩子相处更重视生命成长的节律和气质。
遇见中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