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心理学与生活》,第13章理解人类人格。
人格:独特性以及行为的特征性模式。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品质,具有跨时间,跨情境一致性的特点,对个体行为的特征性模式有独特的影响。
人格理论是对个体人格结构和功能的假设性说明。帮助我们达成心理学的两个主要目标:1.理解人格的结构、起源以及与此有关的特点,2.基于人格测量预测行为和生活事件。
第一单元人格的类型和特质理论。
一、类型分类
人格类型:人格理论家也将人归于不同的类别中。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含有四种基本的体液。盖伦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体内何种体验点主导所决定的。
血液 多血质:欢快,好动。
粘液 粘液质:缺乏感情的,行动迟缓的。
黑胆质 抑郁质:悲伤,易哀愁。
黄胆汁 胆汁质:易激怒,易兴奋。
1942年,威廉希尔顿1898至1977提出了一种类型理论:内胚层(胖,柔软,圆润)中胚层(肌肉发达,矩形身材,强壮)外胚层(瘦、长,虚弱)。
费兰克•沙洛威提出了基于出生顺序的现代类型理论。
二、对于特质的描述。
特质是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是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1.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戈登•阿尔波特(1897~1967)将特质视为人格的框架和个性的根源。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组织生活。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主要特征的特质,如诚实和乐观,次要特质是有助于预测个体行为,特定的个人特征,但对于理解个人的人格,次要特质的作用要小得多。
阿尔波特将人格结构视为决定个体行为的关键因素,而不是环境条件。
2.确定普遍性的特质维度。
卡特使用阿尔波特和奥德波特的形容词表作为他的研究起点,想要揭示出少数几个基本的特质维度。
艾克森根据人格测验的数据推理出三大维度:外向性(内源导向性的或外源导向型的)神经质(情绪稳定的或情绪不稳定的)和神经质(善良的、体贴的或有攻击性的、反社会的)。
3.五因素模型。
①外倾性:健谈的、精力充沛的、果断的/安静的、有保留的、害羞的。
②宜人性:有同情心,善良的、亲切的/冷淡的、好争吵的、残酷的。
③尽责性:有组织的、负责的、谨慎的/马虎的、轻率的、不负责任的。
④神经质:稳定的,冷静的,满足的/焦虑的,不稳定的,喜怒无常的。
⑤开放性:有创造性的、聪明的、开放的/简单的、肤浅的、不聪明的。
4.关于特质维度的进化观。
三、人格特质的遗传性。
行为遗传学所研究的是人格特质和行为方式受遗传影响的程度。几乎所有的人格特质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四、特质能否预测行为。
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观察者之间进行的人格评定具有一致性,然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评定缺乏一致性,这一现象被称作一致性矛盾。
如果一个人的在特定情形下有一种特殊的倾向性,那么她将表现出特殊的行为方式。
五、对类型及特质理论的评价。
我们已经看到类型理论和特质理论能够让研究者对不同人的人格进行精确的描述。但这些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第二单元心理动力学理论。
强大的内在驱力塑造人格并引发行为。这种观点在所有心理动力学的人格理论中都是一致的。费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试图对人格发展的起源和进程、心理的本质、变态人格的各个方面以及通过治疗改造人格进行解释。
一、费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头脑中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是产生行为的动机。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本质就在于对行为产生的内在来源以及这些内在驱动力之间的冲突的关注,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发的。
1.驱力和性心理发展。
自我生存和性本能(这是一种和性冲动以及物种延续相关的本能)。
力比多:这个词来形容性冲动能量的来源,这种心理能量能驱使我们寻求各种各样的感官快乐。
如果在性欲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就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的进入性欲心理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2.精神决定论。精神决定论认为所有心理和行为反应,都是由早期经验决定的。
无意识即信息会存储到一个不能够被意识到的地方。
当你的讲话或者行为种中表露出无意识的渴望时,费洛伊德失误就出现了。
3.人格的结构。
①本我:可以看作是原始驱动力的存储处,他的运作是非理性的、冲动行事并追求即时的满足,不考虑所渴望的行为是否现实可行、是否被社会所认可和道德所接受。是快乐的原则。
②超我:是一个价值观的存储处,包括从社会中习得的道德态度。超我大致上和良心这一概念相对应,超我也包括理想自我,这是一个人想努力成为的样子。
③自我:是一个基于现实的方面,来调和本我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自我受现实原则,这种原则为快乐的需求提供现实的选择。
4.压抑与自我防御。
压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过程。以免因不被接受的和/或可能引起危险的冲动、愿望一或记忆而体验到的极度焦虑和罪恶感。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他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用来保护自身的心理策略。
焦虑:是被压抑的冲突要出现在意识领域时所引发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二、对于费洛伊德理论的评价。
首先,精神分析的概念是模糊的,不容易给出操作性定义。理论中的许多内容很难被科学地评估。
其次,有批评认为,费洛伊德理论是好的历史,却是不好的科学。
另外还有三个对于费洛伊德理论的主要批评:其一,她虽然是一个发展理论,但他从不对于儿童进行观察和研究,其二,它弱化了创伤性经验的作用,将他们重新解释为一种记忆中的幻想。其三,他们以男性为中心的偏见,因为他以男性为模板,却没有考虑女性是如何的不同。
费洛伊德的理论是关于正常和异常人格的最复杂,最全面和最引人注目的理论观点,即使在他的预测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
三、后费洛伊德理论。
他们更强调自我的功能,包括自我防御,自我的发展,有意识的思维过程和个人控制。
他们认为社会变量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们较少强调性冲动和力比多的重要性。
我认为人格发展不仅限于儿童期,而是持续一生。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至1937)抛弃了性欲和快乐的原则。人格冲突不是源于人们之间的竟争。而是起因于外部环境压力与追求卓越的奋斗之间的矛盾。
凯伦•霍妮(1885~1952)接受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却在一些方面背离了正统的弗洛伊德理论。霍妮比弗洛伊德更强调文化因素,更强调目前的人格结构而不是婴儿性欲。
卡尔•荣格(1875~1961)极大地扩展了无意识的概念。
集体无意识可以解释为你对普遍存在的可构成原型的原始神话、艺术形式和象征的直觉性理解。
原型、是特定经验和人物的原始的象征性表达。
荣格把健康的、整合的人格看做男性的攻击性和女性的敏感性的对立和平衡力量。这种在动态平衡中补偿内部力量的人格观点,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第三单元人本主义理论。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内在潜能的倾向。
一、人本主义理论特点。
无条件积极关注:尽管个体可能有错误与过失。但总是被爱和被认可的。
个人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体现在它从个体的整体人格来看待其分散的行为。他还认为,个体不应被看作仅仅是那些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行为的不同特质的总和。
人本主义理论的先天倾向体现在他关注影响,决定行为方向的个体内在特征。人本主义理论并不像特质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一样看待个人先天倾向性。后两者认为先天倾向性是行为当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主题,人本主义的先天倾向性专指创造性与成长。
人本主义理想的现象学性表现在他强调个体参考框架与对现实的主观看法,而不是观察者或治疗家的客观视角。
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认识到其全部潜力。
二、对于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理论倡导的是驱动人们追求快乐与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
心理传记:是系统地应用心理学理论将人生转换成连贯而具有启发性的故事。
第四单元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支持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往往更关注环境对于行为的控制作用,人格被看作个体显性和隐性反应的总和。你选择进入自己会受到强化的环境,避免那些令人不满意和不确定的环境。
一、罗特的期望理论。
期望:是指人们对自己在某种特定情景下的行为能够带来奖赏的相信程度。
控制点:某些人更坚信行为结果取决于行为,另一些人则认为,行为结果取决于环境因素。
二、米希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理论。
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些变量的本质?米希尔认为,它来自于人们的观察学习经验,以及他们同其他有生命个体和无生命物物理环境之间的互动。
三、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人既不是由内部因素驱动的,也不是完全受环境所左右。
班杜拉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由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刺激三者构成的复杂互动的系统。你的行为会受你的态度、观念、之前的强化经历以及环境中的刺激所影响。你所做的可以对环境产生作用,同时人格中某些重要的成分受到环境和行为反馈的影响。这就是交互决定,如果要完整地理解人的行为、人格和社会生态学,就必须全面考察所有这些因素。
自我效能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
替代性经验、说服、当你考虑或开始某项任务时监控你的情绪唤起。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也承认环境的重要性。
坎特的社会智力理论。
社会智力:是指人们在不同人生任务中需要的专门技能。人生目标的选择,社会互动的知识。完成目标的策略。
以建立亲密关系为目标的人,更容易采用维持友谊的方式去行动。
四、对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评价。
对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一种评价是这些理论往往没有把情绪作为人格中一个重要的成分。
第二种类型的批评强调认知理论对个人概念和能力产生方式解释的模糊性。
米希尔对环境的重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对个人作用以及个人对环境的影响。班杜拉的理论能够指导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对其他一些领域,如卫生、商业和体育方面提高绩效具有启发意义,最后,坎打卡的理论能使对人格一致性的关注转向人生目标和社会策略方面。
第五单元自我理论。
物质我:与周围环境客体相伴随的躯体我。社会我: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的意识。精神我:监控内在思想与情感的自我。
一、自我概念的动力方面。
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心理结构,他引发解释,组织、传递、调节个人的以及人际间的行为和活动。
可能自我:我们非常想达到的理想自我,也是我们可能达到的自我,以及害怕实现的自我。
二、自尊。
人们天生具有低自尊和高自尊的倾向。然而,环境因素对自尊的影响也很重要。
自我妨碍:故意破坏自己的表现,采取这一策略的目的是为失败找借口,从而不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缺乏能力。
三、自我的文化结构。
个人文化注重的是个人需要,而集体文化注重的是群体的需要。
个人文化倡导独立的自我建构:要达到此文化中的独立,需要把自我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其自己内在的全部技能,包括想法,感受和行动,而不是参考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组织和赋予意义。
集体主义文化倡导互依的自我建构:相互依赖需要个体对把自我看作周围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并且要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所感受到的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动的影响。
四、对于自我理论理论的评价。
自我理论成功捕捉到人们对自己的人格所形成的概念,以及希望自己如何被别人感知。此外,对于自我跨文化解释也影响到心理学家如何评估其理论的普适性。
第六单元人格理论的比较。
1.遗传和环境。特质理论回避了这个问题,费洛伊德理论强调遗传,人本主义、社会学习、认知学派和自我理论都强调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或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人格的差异,推动了人格发展。
2.学习过程和行为的先天法则。特质理论没有明确,费洛伊德理论持内在决定论,而人本主义乐观的假设经验可以改变人。社会学习、认识学派和自我理论则明确认为行为和人格是学习的结果。
3.过去、现在和将来。特质理论强调“过去”所起的作用,无论习题还是学习。费洛伊德理论强调了儿童早期的经验,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的强化作用和“现在”的偶然性,人本主义强调当前的现实和将来的目标,认知学派和自我理论强调过去和现在。
4.意识与无意识。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社会学习、认知学派强调意识过程,特质理论不关注这两个过程,自我理论则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不明确。
5.内在倾向与外在情境。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因素,特质理论强调内在倾向,其他的理论强调个人和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七单元人格测评。
一、客观测验
1.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有十个临床量表,每个量表都能区分一个具体的临床群体和正常比较组,另外还保含效度量表用来测量参与者是否能做出不可信的回答,如明显的不诚实、粗心、防御和逃避。
2.NEO-PI用来评估正常的成人的人格特点,测量我们以前讨论过的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二、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给受测者呈现一系列模糊刺激,如抽象的图形、可以做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这些抽象图形、完成图片或讲述图画中的故事。
1.罗夏墨迹测验:模糊刺激是对称的墨迹图,有黑白的,有彩色的。
①定位:就是在做出反应时参与者注意了卡片的哪个部分。②反映的内容,反应对象和活动的性质,③决定因素:对卡片的哪个方面引发的反应。
2.主题统觉测验。测验参与者呈现的模糊情境的图片,要求参与者根据这张图片进行讲述一个故事,包括情节中的人在干什么?故事是怎么开始的?每个故事怎么结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