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想要坚持看新闻1➕1,然后适当写点东西,作为写作练习。
其实我一直没有太关注徐玉玉事件,因为徐玉玉猝死几乎和白银案告破同时,我大部分时间去关注白银案了。今天看了新闻1➕1,徐玉玉之死催生的一系列对于电信诈骗的重视还在继续。
电信诈骗不像其他的新闻事件,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几乎人人都接到过电信诈骗电话,那些陌生的号码好似逃不出的魔咒,总是不厌其烦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次接听电信诈骗的经历。一次没有上当,一次被骗了一百块钱。
没有上当的那次,骗子告诉我他是公安局缉毒大队的,说我的身份证被不法分子冒用,需要我配合调查。我之所以耐心地听他说了许多是因为电话里的男人对我的信息了如指掌,另外他说到自己是公安局的,确实镇住了少不经事的我。最后我没有上当大概是骗子提到要我交担保金,骗术走到最后无非都是钱,我立马警醒,迅速地挂了电话。
上当的那次,骗子来电说是4S店的工作人员,当时我刚买了车,另外他清楚地报出了我的车牌号码,身份证号码和家里住址,我半信半疑地听他说他们公司在做一个体验反馈活动,送一个价值一千多的车载wifi和一个100元的话费充值卡,用户只需及时反馈车载wifi的使用体验并推广给身边的朋友就可以了。最后他再三确认我的地址,并承诺将车载wifi寄到我家,不过我要担负100元的邮费,提到钱我有些警惕,但是对方又解释说那个100元的电话卡其实就是冲抵这个邮费的,并且我可以货到再付邮费。挂了电话后,我还是百度了一下打给我的电话号码,并没有发现其信息,于是我彻底相信了。东西按时到了,在付给邮递员100元后,我打开了快递,物品虽然齐全,但是用了之后发现都是假的,手机充值卡根本充不进去,我这才知道上当了,好在只是100元买了个教训,跟徐玉玉的代价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
分析一下电信诈骗的共同点,其实很好辨认,他利用人心之贪,制住贪,便能治得了一切骗术。
新闻1➕1里,专家给了四点治理方法:一是制度完善,二是行业自律,三是法律保障,四是靠安全软件。这些方法自然不错,但是都太大太空,摊到一个个小个体身上,也许就微不足道了。
要我说只需要加强宣传,告诉普罗大众,面对陌生电话不妨小气一点,要往外掏钱的事咱坚决不干,毕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