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昨天的长途跋涉是对云南之旅的期待万千,那么今天的城域穿梭则一点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尽管只有短短一天的相遇,但说起对这座城的印象,也能细数一二了。
春城印象——文化弥漫
到昆明,一定要带孩子们去云南师范大学看看的。
这是一座古朴的学校。从校门开始,就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校门右侧“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这几个鎏金大字,更是给“云南师范大学”这个校名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
绿草茵茵,树木掩映。老旧的排球场,排球练习正在如火如荼;清幽的林荫道,三五成群的大学生闲庭信步,低语浅笑;古朴的宿舍楼前,戴眼镜的女学生来回踱步,轻声诵读;砚池中央雕塑下,老者忘我地拉动琴弦,悠扬的音乐不绝于耳……情景真切,校园的美好恍然如昨。
这所学校的厚重文化,更在于“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旧址就位于校园东隅。1:1.5的校门赫然挺立,默然散发着西南联大八年办学传承至今的“刚毅坚卓”;“12.1”运动浮雕巍然醒目,那场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主义学生运动,热烈而悲壮,仿佛历历在目;林徽因、梁思成亲自设计的铁皮屋顶教室里,“火腿椅”整齐排列,“停课听雨”那一幕,似乎就在眼前。
恰逢一位女学生正在义务讲解,我们跟随她的脚步,从“12.1”浮雕,走到邓云超亲自题写的“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走到闻一多先生衣冠冢,走到烈士革命纪念碑,走到从军学生题名,再到博物馆。每走一步,就对“西南联大”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联大校歌响起,忍不住热泪盈眶。抗战岁月,中国版图上,由东向西,这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大迁徙,无数读书人高昂头颅、挺直腰板行走在中国大地上。这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文化大转移,这群把大学当做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第二战场的可爱的人儿,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国家危难时刻,中国读书人显示出了绝对的血性与风骨。意志坚定,无问西东!
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我想不仅仅在于建筑的宏伟,更应该是文化的凸显与传承。这一点,这座城做到了。
春城印象——山水环绕
春城最有名的,就是滇池与西山了。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约 15 公里。西山公园森林茂密,花木常青,环境清幽雅致,自古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美誉。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
站在西山之巅往下看,眼底开阔无比,昆明城市全貌,烟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尽然收入眼底。水面的快艇、游轮,轻轻划过水面,点缀着这片绿得出奇的水域。水面上深深浅浅漂浮着大片大片的黑影,变化多端。刚才这儿还有一大片,不一会儿就不见了,移到另一块儿了。起先还以为是鱼群,后来才发现这些或大或小的阴影来源于天空的云层。昆明的天真是奇特,这边儿白云朵朵,天蓝得透亮,那边却阴云密布,远远地透着蒙蒙雾气。这大概就是云南十八怪之一了——“东边有雨西边晒”。
龙门是西山最有名的一处景点。当我们从山上往下走时,路越发窄并陡起来。有的地方,行人甚至只能用手巴住峭壁往下慢慢挪动,也不敢往旁边看一眼,因为那路就修筑在悬崖边上,脚下即是极陡的绝壁。龙门石窟处,有两处从石壁上凿出的洞穴,洞穴中凿出梯子供人们行走。那石壁,更是不知道被多少游人触摸过,都变得光滑水润了,摸上去凉凉的,竟有几分舒适感。窄窄的路,一上一下两列行人穿行其中,人们都自觉地排成队列,左上右下,倒是十分有秩序。在那几处极窄的地方,原本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行走的空隙,却需得两个人侧着身子擦身挪过,游人太多,容不得半点停留。走在这样的路上,心里不免有些发毛。生怕自己扶着栏杆的手稍微用力,栏杆断裂,自己就万劫不复了。生怕自己脚下用力猛一些,踏空一片岩石,自己也随着石头滑落跌入崖底,那也不是该有的结局。于是只好轻手轻脚,屏住呼吸,挪过一处处险要路段。走过了那段路程,不觉心底松了口气,仿佛自己捡回了一条命一般快意与庆幸。
当乘了缆车略过滇池水面,来到对岸的海埂公园,抬头望西山时,发现自己刚从那白花花一整壁悬崖上下来,不禁又是一阵冷汗淋漓,还有几分后怕!
站在海埂公园看西山,“睡美人”的轮廓才更加分明。滇池的风迎面抚来,凉爽之意沁入心底。水岸上,白鸽成群飞起,轻轻落下。人们三三两两信步游走。草坪上帐篷林立,人们或坐或躺,好不自在!游艇拉长了汽笛,载着满船的人们离开岸边,驶向滇池深处。对岸,一条长路顺着水域,绵延到远方……
风凉凉的,我发现,春城是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明天,我们将走向大理,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