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是会因为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变的越来越深刻。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领悟。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懵懵懂懂的他发出了响亮的哭声,此后,他用将近两年的时间学会了说话。
他在幼儿园,学会了规矩;他在小学,学会了思考;他在初中,初步认识了这个世界;他在高中,学会了怎么样解读这个世界;他在大学,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待他步入社会,他学会了无法改变的,那就去适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学会了责任、义务、担当。最后的最后,他在别人的哭声里,永远的闭上了嘴巴,至此长眠地下,一梦千古。
一个人,用近两年的时间学会了说话,用余生学会了闭嘴。这期间,也让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婴儿变成了一个睿智成熟的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于平凡”。没有谁,天生就气场全开,内心强大,思想深刻,让人膜拜的。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伤仲永》的故事。
方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识文断字的他,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竟会写诗。大家都觉得他的诗写的非常好,于是纷纷求他写诗,他被名誉所累,后来没有再继续学习。最后的最后,”泯然众人矣“。
古代有”囊萤映雪“的车胤、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初时的家境都不好,可以说是很贫穷了。这并没有消磨掉他们读书的意志,也因此,后来的他们,思想的深度,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
我以为,人的思想犹如一口井,这口井水的质量如何,取决于这口井挖的有多深。
对于一个挖井人来说,有可能,一锄头下去,就能见到水,也有可能,要挖几米甚至几十米深才能见到水。
生活在现代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只有深层的地下水,对人体才是最有益出的。
所以,让我们当一回农夫吧,精耕细作,深挖名叫思想的这口井,我们将会收获高品质的人生。
真真正正的做到”文若春华,思若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