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我们是在读书还是重读自己。书从未万能,却给我们万千变化。”
读书和写字,都是与自己的对话,都是在寻找自己,认识自己。
这世上的书,穷尽几生几世都是读不完的。而偏偏在我短暂的读书岁月里,遇见了我所遇见的书们,这是何等的缘分和感召呀。读过的书,懂或不懂,赞成或批判,记得或者忘记,其实都已经印在了我的骨子里。
即使有的人没读过书,也是用耳朵听到,用眼睛看过了,那就是属于他的“书”。
书在我人生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呈现。
经常会想起初中时,经常一个人坐公交车去逛书店,借邻居姐姐的书来读,已经不记得看的是什么书了,只记得那些书伴我度过了年少的假期。
然后和那个年代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偷偷的看琼瑶小说,上课看,回家藏在被窝里开着手电看,琼瑶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是那个年代里的我渴望而不可及的另一个世界。那个时候我的生活里连座机电话都没摸过,哪敢想拥有小说里的咖啡、汽车,还有那个叫“爱情”的东西。
但是不敢想能拥有,不代表不能把它们偷偷的藏进心里。而如今的生活似乎比小说里写的要丰富和真实,很多时候真的辨不清,是因为先有了小说的牵引,还是注定了此生会有些东西与小说重叠。
而后来忘记了从哪看到的一个理论,“读书就像海绵,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吸收。有的人吸收到的是好的东西,而有的人吸收到的是有毒的东西。”似乎被这段话给诅咒了一样,好多年都不再读书。
现在回过头去看,很遗憾,感觉自己丢失了很多很多珍贵的宝物。而这又是无法弥补的。只能说是“命运”就这么安排的吧,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生与书有着切不断的缘,放弃读书十年后,完全小白状态下的进入广告界,才又开始啃书学习。
书,总是和我的生活状态契合着。
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职场小说,伴随了我的一段职业生涯。曾经支持和支撑着我走过那些辛苦的日子。
而后进入青春期叛逆的女儿,引领我走入了心理学的殿堂,开始了内心的探索,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对于我来说大多是晦涩难懂的,也许看得懂的那部分,就是我能懂得多自己吧。
爱上烘焙的时光里,我的书都是甜点和面包味道;
在迷恋芳香疗法的日子里,书架上多了一个庞大的芳香家族,进而引申出中医、手作、以及芳香疗法与心理学的连接;
咖啡、诗词、音乐、各类小说……都是我某一阶段内心和生活的缩写。
我的书架的书就是我的代言。也许他们比我自己更读得懂我,我就像我的那些书一样,没有章法和条理,随心所欲的跟着自己的兴趣跑。这也是我的烦恼所在,每每看到身边的人,由于专心于某一事物而成功时,我会很自责于自己的善变,羞愧于自己的“失败”。
这似乎是我的“结”,一个我至今无法打开的结。面对自己“失败”,我没有方法和行动去改变,依然跟随自己的兴趣和心情,躲在与书和写字为伴的世界里欢愉着。
与书为伴的时光总是很快乐,很广博,跨越了古今中外,任由自己与书一道驰骋;而与现实的世界却是越来越隔离,想说的、想要的也越来越少。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而想要看的书却越来越多。
我就像传说中的那只无足鸟,书是我的天空,我在这里飞着,没有方向,却享受着这样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