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颐和园

前言:明者不悼往事,回想曾经的人和事不是用来悲戚埋怨的,而是希冀从中找寻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赵未今年45岁了,在这个年龄他越来越明白所谓的四十不惑其实就是知道的也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也就不想知道了,不想探究也就人生无惑了。

前几日,几个朋友建议找个地方旅旅游,选来选去还是选了北京。在赵未心里,北京是个神奇的地方。关键在于北京有一位多年好友,就像农村人去一个地方赶集,如果赶集的那个村子里有自己的亲戚心里便会觉得很有底气。

赵未于下午五点到了颐和园,这座位于京城西郊的皇家园林还是一如既往地气势恢宏,这是赵未时隔16年再一次来到颐和园。

16年的时间很短,因为在赵未看来眼前的景物没有一丝变化;16年的时间又很长,因为这16年是赵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湖水悠悠,清荷空绿,殿、阁、亭、廊、桥、榭等古香古色的典雅建筑昭示着百多年前的繁华奢靡。冲冲的白杨、垂垂的古柳、灼灼的红花、粼粼的湖水慷慨地为这座古园林奉献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尽管时间很仓促,但赵未还是沿着昆明湖,沿着当年的路线,于快步疾走中找寻当年拍照的那棵树,当年累了休息时坐过的那块石头。

赵未矗立在曾拍照的那座动物铜像前,望着蹦蹦跳跳的女儿,思绪越飞越远,去捕捉第一次游颐和园时的历历景象。当时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吃的什么样的饭菜、照了哪些照片等等情形便在赵未眼前一一闪现,恍若时空错位。

设若旁边有一个虫洞,赵未是很乐意领着儿女跨入虫洞穿回到16年前的。在波光粼粼的昆明湖畔与当年的自己执手相握,再仔细看一看16年前的那个自己,那个总是笃定自己会成为一个不一般的人。向着年轻时的自己诉说一下这16年来的风雨辛酸,问一问16年前的那个自己对现在的自己是充满了赞许还是如他早已预料的那么无能与不堪。

如果16年前的那个自己问到还想不想回到过去,赵未是没有勇气立即给出答案的。赵未曾经选择用16年的癫狂人生竭力去追求,到此刻却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依然一无所获,但这些在他心中都已不再重要。

正所谓:“省而不疚,虽死优游。”

人生的好多事儿、好多路、好多坑都是重复循环的,明知结局却无法避免。正如赵未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努力读书,要不然会经历一个比较辛苦的人生,孩子不会听从他的唠叨,不会遵从他的建议,正如当年他没有遵从他父亲的教诲一样。

一代一代地父亲们好多道理都懂却很少能逃出这个循环往复的怪圈,所以大多数的父亲都不得不走上了那个“要不然”的人生之路。

时隔16年再游颐和园,一次偶然的重复经历,给赵未换得一个人间清醒:人,竭尽全力的追求与命运漫不经心的指向总是南辕北辙。

河北赵无言

2023.08.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对颐和园的了解,是在文革初期的一次红卫兵破四旧的焚书时,我在火堆中抢出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被烧的残缺不...
    时光静好_42cd阅读 144评论 0 0
  • 绣岭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
    绣岭阅读 1,409评论 23 49
  • 天晴气朗、艳阳高照,密友惦记昆明湖里的荷花,相邀去颐和园。 这是今年第二次去颐和园。游客大多走东宫门,而我们喜欢从...
    如意静好阅读 545评论 7 33
  • 蒙蒙细雨浥轻尘, 苍松翠柏绿色新。 景美如画游人稠, 颐和园林天下闻。 再游颐和园,天公降水帘。 水珠四处溅,伞花...
    吻过地平线_8781阅读 4,235评论 120 113
  • 今天是今年第三次逛颐和园,从北宫门进去,过了大石桥后,一抬眼就能看见红、白、黑等色的塔在绿树中向外探望。颐和园里唯...
    高高313阅读 14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