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实很想写一写我们的爱:爱情,亲情。今天重点要说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感受到的家庭亲情,再往小一点说,是我们同一种环境中出来的发小同学们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的爱。

我们生活的最初环境,是代表中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厂区宿舍。那里自成一个系统,有厂区医院,幼儿园,学校,还有浩浩荡荡接送工人们下班的专属公交车队。

我们的爸爸妈妈们生活作风无比相似。孩子们读自己的书,大人们上自己的班。又都是在各自的生态循环里打转。

在我们眼里,爸爸妈妈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没有哪一家父母会因为孩子的事留在家里当全职妈妈。那个时代治安好,同龄的娃娃多,还加上一般家庭里有大带小的传统,所以不需要妈妈爸爸们特别操心。

记得从上小学起,都是自己带上钱去报名,不需要考虑读哪个学校,所有职工子女都进的是职工子弟学校。 那一条到学校的路,绝对不远不近,沿途都是邻里街坊的熟面孔,所以在安全问题上,那个年代的父母和我们是不需要特别关注,那种踏实笃定的感觉现在看来真是一份幸福。

我们的父母辈,懂教育的不多 ,会温情感化教育的更少,一般的家庭都流行“棍棒底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小时候听到谁家孩子挨打是最常见的情景。

无独有偶,成年以后,同学们聚会,说到教育,最深刻伤痛的感觉是父母们都不约而同的采取打击教育法,传说是怕我们骄傲。我们就是那棍棒+打击教育出来的一代人。

还好,总的来说,同龄的这一批,非常能干出众将才少,但循规蹈矩的良民多。我们是平凡的一代但也是十分听话的一代。

所以到了现在当我们步入知天命的年龄,我们的父母辈也真的老了。在照顾老人这个方面又遇到新的难题。

对于有一份退休工资的父母辈来说,养老还算能勉强过去,但晚年的各自性格,世界观的冲突却越来越大了。

一向在家庭和教育中强势的父母们,是真的没有学会跟子女平等对话,到了老年更显得固执。

小时候父母用那样的语气跟我们说话,我们自己觉得不喜欢但也没有正确的观念指导,更是没有能力抵抗,只能接收。可现在不一样,我们自己在经历子女教育和自我反思以后,越来越不能接收父母们的交流方式,它总会让我们窥见那个在岁月里曾经被曲扭的自己。

同学琳,现在家庭条件好,老公是部队的高级工程师,她自己也随军安家在重庆。给父母单独买好重庆的房子想接过来养老,父母死活不领情,只肯住在老厂区。人闲起来脾气也大起来,身体本身就不好,父母之间还经常为小事吵架,都不服输。同学琳只好两个城市来回跑,她说有时候三更半夜的电话玲响会心惊肉跳,以为父母有什么事,却往往是两个大大人又吵架了,非常认真要子女回来作证。

其实他们那一代人是缺失温情的,夫妻之间更是不懂好好说话的。不久前同学琳的母亲走了,老父亲还是不愿走出厂区,也不愿进敬老院,面子上过不去,觉得那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的归处。现在同学琳还是三天两头跑,没办法,孝顺还是要要的,不常常回来老人就会觉得是不孝。

同学小梅,外嫁到异地,在小家庭里还是蛮有话语权的。曾经在她老爸一次意外先走后,剩下老妈,因为心痛老妈,就一心想接过来一起住。结果母亲来了以后,因为处处为难男方父母,搞得她们夫妻俩关系也紧张起来。其实同学小梅是有哥哥的,因为当年母亲可以帮助下岗一家的哥哥,但她母亲把钱看得太重,就是不帮,现在老了给钱想媳妇照料自己,但媳妇心存芥蒂,宁愿不要钱也不乐意在一起,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两亲家相处过程中,她妈妈太强势,拿小事情说事,把矛盾扩大化。与子女之间,亲家之间防范心理过重,也导致小梅的母亲现在很孤单,不缺钱,但就缺那一种血浓于水的融入。跟同学琳的父亲一样,小梅的母亲是不肯进敬老院的,就一个人在家抱怨子女做得不好。小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兄弟姊妹关系也因为这事有些矛盾,当然她也只能两头跑。但着母亲年龄越来越大,她真不知道该怎样改变母亲性格。

同学菊也一样,父母经常吵架但又不离。

同学菊接过婚但没有小孩,离婚后一个人过了好几年,所以她跟父母关系很近。在大家庭里,也是因为她的条件好一些又长期一个人,父母自然她也照顾得多一点。

还是因为父母吵架,她做中间调和人都好几年了。最大是问题还是在她母亲身上。她最大的相处痛苦是她母亲喜欢骂人。小时候骂还不知道反抗,现在她自己也是中老年人了,再听到那些字眼就很反感,但她母亲不以为然,觉得骂她是她养过她后的权力,说到底还是在亲情层面上缺失尊重。

有一次同学们在微信群里聊天,无意中都倒出了自己的苦恼,结果情况大都相似。

我们的父母辈,在他们眼里养儿养女就是防老,所以他们老了,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儿女不按他们的想法做就是不孝。

哪一家都有家长里短的事,它构成我们鲜活的生活。一代人带着一代人的特质,相互交织,缠绕,碰撞,每一代人他都有自身的局限,如果我们不懂得反省,不懂得体谅,生活就会变成一地鸡毛,理不清剪不断,自个儿活不出精彩,还拖累亲人一块受苦煎熬。

好的亲情,是我们感激这一生因为遇见你,下辈子还想遇见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家书(一) 亲爱的女儿: 学习辛苦! 请原谅父母不能到(高小)看望你,就要与你不辞而别,匆匆走出家门。因为新的世纪...
    漫说生活阅读 574评论 0 2
  •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贾环和宝钗的丫鬟莺儿一起玩围棋,输了钱,便气急败坏地抵赖,遭到莺儿的讥讽和宝玉的呵斥,回去...
    薇雨青芜阅读 1,557评论 0 7
  • 小姨对我而言,是个可悲的角色。往往想起她,总觉得遗憾、无奈,甚至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等我过年过节回老家真见到她...
    潘椰果阅读 1,468评论 0 3
  • 胡杨 今天看王祖贤主演的电影《美丽上海》,片中王祖贤兄妹四个,却没有人有时间照看妈妈,直到母亲受伤入院,孩子们都像...
    冰山二三事阅读 244评论 0 0
  • 太阳今天没露面 连续几天工作 累了 倦了 是否也想给自己放个假 休息一天 明天是端午节 我们不上班 要不 太阳 ...
    溪水音阅读 182评论 0 3